無明星、無特效、無熱門IP,講述藏民朝覲的小眾藝術片《岡仁波齊》,自6月20日上映以來,累計票房突破八千萬元,成為近期影市的現象級電影。導演張楊的這部低成本影片,也為內地藝術片市場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這部影片瑰麗宏大的主題背后,傳遞的是滌蕩人心的正能量。它告訴人們:信仰高於一切,失去了信仰,人就會失去動力,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一切。”年逾七旬的觀眾霍元輝看完該片后,做起免費宣傳電影的“自來水”,專門為該片撰寫博客,又發劇照又寫評論,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該片。正是因為觀眾的口口相傳,該片憑口碑逆襲,從首周最低單日排片佔比0.9%一路攀升,最高排片場次佔比達5.9%,上座率更是超過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5》,成為同檔期口碑最高的影片。
“許多影片裡都有藏人朝聖的場景,但拍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這應該是第一部。”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石川分析,《岡仁波齊》的拍攝手法非常朴素,盡可能地淡化戲劇性,淡化劇情,但正是這種極簡主義劇情,才讓更多動人的細節被凸顯出來,這些細節累積到一起,慢慢形成一道有關信仰的風景。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吳冠平認為,該片獲得眾多觀眾好評,關鍵就在於其帶給觀眾的崇高感和敬畏感。影片講述一行朝聖者的心靈旅程,在旅途中,朝聖者面對風雨變故,始終不放棄,這份難得的純淨打動了觀眾。“壯麗的風景、詭譎多變的氣候、步履蹣跚的朝聖者,該片對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帶觀眾回歸了傳統的審美。”
《岡仁波齊》的票房和口碑雙贏,極有可能成為藝術片市場的“試金石”。吳冠平大膽預判,由於影片已經延長檔期至8月20日,該片最終票房有望達到1.5億元。他還表示,藝術影院市場化程度不高,是當下國產藝術片屢屢遭遇瓶頸的原因之一。他認為,藝術影院要將政府的資助和充分的商業化運作結合起來,將自己的資源激活,隻有這樣,藝術片才能夠在電影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岡仁波齊》可以視作一個成功案例,即在沒有贊助的情況下,影片全部商業化運作,與營銷團隊、宣發團隊打好‘組合拳’,同時收獲較好的市場收益和大眾口碑。”
該片也給國內電影人帶來啟發,無論是藝術片還是商業片,隻要口碑好,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制片人李曉飛感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電影口碑信息獲取渠道空前多元、迅捷,“以前依賴大媒體,現在有朋友圈、自媒體,誰也騙不了。《岡仁波齊》的逆襲就告訴我們,不用在乎什麼明星大咖,而是在乎怎麼用鏡頭更好地講一個故事。”據悉,張楊新片《皮繩上的魂》將定檔於8月4日上映。
(記者 袁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