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莫言恩师童庆炳揭秘莫言文学创作之路【3】--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访谈实录:莫言恩师童庆炳揭秘莫言文学创作之路【3】

2012年12月14日16:3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莫言真诚 把自己心窝子掏出来给你看

[主持人]:你曾经赞扬莫言说他真诚、从来不说假话,他身上这种品质是不是拿到诺贝尔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呢?

[童庆炳]:他从来不说假话,都是实话实说,他说的话从来没有食言或者说了不算,他总是说话算话的,他不装腔作势,有什么说什么。

[主持人]:从这次演讲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童庆炳]: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美就是美,不美就是不美,他很真诚的,莫言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也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就是因为他说真话不说假话,他把自己的心窝子掏出来给你看,这一点是代表我们中国作家的一种品质,我们中国的优秀的作家就是具有这样一种品质,把我的灵魂拿出来给你看,我就是这样想,我就是这样看的,这是鲁迅的传统,我们伟大的作家、优秀的作家一直是这样做的,所以莫言这一点也是使我们看到中国作家的品质,这是莫言之所以能够获奖的原因之一。

莫言创作源于故乡 又超越故乡

[主持人]:他现在具有优秀作家的一种品质了。在您教他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他身上有一些过人的天赋是很突出的,有这样的闪光点吗?

[童庆炳]:对。莫言是这样,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由于有这样几个重要的东西,第一他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有一个领地,这就是高密东北乡。东北乡是一个虚构的名词,实际上是他故乡的那个村子。高密东北乡,这是我指导他写硕士论文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题目。他的硕士论文的题目是《超越故乡》,实际上他这篇论文里把他自己创作的思想以及创作成功的秘密告诉了我们。在这篇硕士论文里面,他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创作是源于故乡,又要超越故乡。莫言是1978年开始写作的,开始写的时候,他当时在部队里生活,最早他对故乡是抵制的,他觉得故乡太土,不值得写,太落后。他不写故乡,故意回避故乡,他笔下写的是以海岛为背景的大海、军营,写海洋、山峦这些东西。

[主持人]:是不是和当时的年龄以及当时的生活,刚刚走出家乡见到外面的景色这些都有联系。

[童庆炳]:他刚开始写这样的题材,这些题材写来写去都很一般,后来他说这些东西都是假货,他无意间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最热爱的东西是他的故乡,他要开始写故乡。这样,莫言就进行了一种反省,特别是在他的硕士论文当中进行一种反省,他嘲讽自己,说为了让小说道德高尚,我给我的主人公手里塞一本《列宁选集》,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息,我让主人公弹钢琴三部曲,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见过钢琴等等是胡编乱造,附庸风雅,吃一片洋面包便学放羊皮,必学放羊癖,搓一顿涮羊肉必改行做回民,无论如何乔妆打扮也成不了文雅公子,我的小说无论怎么妆点,什么样的光环也只是一个壁挂小说。他进行了反思、进行了反省。

[童庆炳]:他的改变是1984年,他1978年开始写,1984年的秋天,他慢慢的越来越接近他的故乡,抵制他故乡那种情绪越来越弱了。所以终于在1984年秋天,他在题为《白狗千秋架》的小说里第一次战战兢兢的打起了高密东北乡的旗帜,从此便“消距伤邻,打家劫舍”,原本想打家劫舍,谁知道弄假成真。

[主持人]:这个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暖》。

[童庆炳]:对。他说我成了文学的高密东北乡的开天辟地的皇帝,发号施令,气指颐使,要谁死谁就死,要谁活谁就活,饱尝了君临天下的乐趣。什么钢琴曲、面包、原子弹、臭狗屎、摩登女郎、地痞流氓、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真传教士,统统到高粱地去吧,他抛弃了这些,他回归了故乡这片生活的沃土。所以他是源于故乡。

(责任编辑:温璐、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