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扎堆”怎么看 如何破解“竞争性复制”困局【2】--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春晚扎堆”怎么看 如何破解“竞争性复制”困局【2】

2013年02月01日04: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为何“花边”炒得欢

  作家 肖复兴

  春晚语言类节目越来越保守,只在小打小闹地制造一些浅薄的笑料。馅儿不好吃,观众就只能咬咬花边新闻的饺子皮儿了。

  蛇年春晚曝出的最大新闻,莫过于春晚“小品王”赵本山的退出。其实,每年春晚之前的新闻花边,都会占据各种报纸娱乐版的要津,爆炒腰花一般,搞得比春晚本身还要热闹。

  有时候,我会想,总说春晚语言类节目难搞,创作人员身心疲惫,花样难以翻新,节目深度和厚度越发往下出溜儿。其实,如果就把上述春晚自身这些不断繁衍而出的花边新闻,组织成一个小品,再勾连出其背后的故事,一定会令观众眼界大开,啼笑皆非。

  令人遗憾的是,春晚的组织者却忽略了当下正在发生的民众生活,而是轻车熟路地做一些和现实生活或隔膜或回避的痒痒挠式的搞笑小品,去胳肢观众。

  这便成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软肋。多年的惯性和图稳求安的思维定势,让春晚越来越趋于保守,特别在语言类节目方面,一直不敢有大的突破,只会小打小闹地制造一些显性甚至浅薄的笑料。因为自知内容的单薄,便寄希望于观众眼中脸熟的大腕,每年都得押宝一样压在赵本山身上,压得赵本山在春晚排练中都得带着氧气瓶。本是应该带给人们欢乐的春晚,闹到这种令人揪心的状况,已经具有了卓别林的喜剧意味。

  有一种说法,以为春晚的主题是祥和欢乐,不适宜于那些讽刺现实的节目。其实,这样的说法是偏颇的,起码不应该成为让语言类节目回避现实、不接地气的一个借口。所有的祥和欢乐,都是发生在现实中我们身边的祥和欢乐,不是虚拟制造出来的祥和欢乐。强大中国的发展,兼容并蓄的胸怀与性格,不会如我们春晚有些编导或组织者那么脆弱或敏感。对现实生活与人物真实真切的演绎,带有锋芒的讽刺与幽默,恰恰是祥和欢乐的一部分,这样的内容水乳交融,才会使得祥和欢乐坚实可信。

  其实,人们并不要求春晚承担起对大众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改造与提升的重任,而只是希望它能够接上地气,以公共生活的气息引起观众的共振。

  早年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赵本山、范伟表演的《牛大叔提干》,侯耀文、黄宏表演的《打扑克》,都在讽刺中给人们带来欢笑,留下美好的春节记忆,但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少,语言类节目日渐呈现出美国学者费斯克所强调的大众文化的过度性、浅白性和贫乏性。

  春晚本是中国观众大年夜最别具风味的一盘饺子,然而春晚特别是语言类节目中最能凸显味道的饺子馅,日渐萎缩,勉为其难,组织者和观众只好咬咬“赵本山进出春晚剧组”这样的饺子皮儿了,这是春晚的无奈,也是观众的无奈,更是电视人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责任编辑:凌陈、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