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扎堆”怎么看 如何破解“竞争性复制”困局--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春晚扎堆”怎么看 如何破解“竞争性复制”困局

2013年02月01日04: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漫画(徐鹏飞)

  

  少有赢家的怪圈

  北京电视台文艺中心 宋 毅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曾拉出某年40多台上星春晚6亿元制作成本的账单,也有全国政协委员批评春晚劳民伤财、过于铺张。

  大半开销用于“天价明星”

  巨资到底花在哪里?让我们分解一下这笔开销的构成,除了晚会剧组工作人员的人吃马喂这一项固定开支以及舞美等硬性花费外,一台春晚一半以上的开销都用在了明星身上。凭借一曲《江南Style》走红的韩国艺人鸟叔最新演出费已飙升至平均一首歌60万元人民币,一些明星有时还要专机接送。

  迷信明星是电影和电视剧行业一个通病,似乎有了这些明星,才有收视的保障,才有广告业主的青睐,结果造成恶性循环,电视台做节目越来越受制于明星,越来越被动。靠明星脸撑起来的春晚实际上就像一个外表光鲜的拼盘,观众看是因为明星,换台也是因为明星。

  重金打造缘何掌声寥寥

  事实上,因为巨额开销,除极个别电视台,国内大部分卫视每年办春晚都是入不敷出。一般情况下,作为电视台重头产品,春晚无论是冠名广告还是植入广告,标的都明显高于常规时段,而绝大多数广告业主因为担心一次性投入过多有风险,不愿意在没有连续性的单一晚会项目中投入高额广告费用。

  虽然电视台在明星争夺和如何拼盘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真正有新意的节目却越来越少,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组颇具矛盾意味的图景:全家人一边专心致志地聊着天、吃着饭、打着牌,一边漫不经心扫两眼电视荧屏……

  电视台花重金呈现的春晚,已经越来越难让老百姓买账,观后各种“吐槽”与播出前千呼万唤的期待形成强烈反差,事实上,春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悲地沦落为一种节日背景音。

  如此说来,这场光鲜与忙碌之后,除明星外,观众和电视台,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换种思路办春晚

  虽然人们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足,但至少目前,春晚仍有其必要性,一是为传统节日营造气氛;二是借助晚会形式消解社会负面心理;三是提升电视台影响力和塑造品牌形象,虽然晚会不挣钱,但电视台希望通过一台春晚产生整个平台效应。

  事实上,这些年来春晚一直在创新,但多停留在形式和表象上,很少触及问题的本质与根源。在此,我提出三点思路:

  一是,合理利用电视技术手段,降低面子上的浪费。首先处理好小荧屏与大舞台的矛盾。耗费巨资的大场面豪华舞台其实主要面向现场嘉宾,却难以通过小荧幕完全展现给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而如果合理使用电视技术手段,这种面子上的浪费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并有可能给电视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视听享受和更多的现场感。毕竟,实现与电视机前数以亿计观众的集体联欢,才是春晚的终极目的所在。

  二是,加强互动,增强与老百姓的交流。通过围绕春晚举办一系列地面和线上活动,变一台晚会为具有新民俗意味的春节系列联欢活动,将晚会的概念和外延扩大化。这些活动不局限于为春晚选新人、选新作,而是把春晚的舞台延伸到普通观众中间,让他们可以跟着演、跟着唱、跟着舞,最终从被动的欣赏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三是,采取全国招标形式,做好一台晚会,全国统一播放。一方面通过让春晚成为稀缺资源,促使明星“身价”的合理回归,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从提高单个作品水平和完善整体结构入手,增加春晚的传播价值。另一方面,在竞标过程中逐渐打破仅有电视台举办春晚的惯例,吸纳更多的影视、文化行业相关机构联合竞标,遴选优秀的创作人才为晚会服务,丰富民间“舞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突显出“联欢”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可以强化品牌形象,延伸出以春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项目,拉动春晚经济的整个链条。总之,开动脑筋,换种思路办春晚,才能解决当下面临的诸多瓶颈难题,探索出一条经营管理的新路子。

    人民网读书频道新春贺岁献大礼:

    大型投票活动:蛇年开门大吉 春晚你最期待谁?

    策划一:蛇年春晚谁主持 你替哈文来选择!

(责任编辑:凌陈、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