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艺术体验季:刘墉分享"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匡时艺术体验季:刘墉分享"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

2013年06月02日15: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日讯 (记者 杜平) 1日至3日,北京匡时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预展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期间,北京匡时通过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推出“匡时艺术体验季”活动,其中“博物志”讲座则是本次“艺术体验季”的重头戏。1日下午,美籍华人作家、艺术家刘墉主讲的“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在北京国际饭店议中心二层报告厅举行。

刘墉在活动现场

  2007年以来,刘墉的画作进入香港苏富比后多次取得百万佳绩,但从来画名为文坛盛名所掩。如今,刘墉带着其的富含人文情怀的画作首次来到大陆,作为他与大陆藏家交流的新起点。在本次“艺术体验季·博物志”中,刘墉从经验出发,分享了自己对“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的理解与认识。

  讲座中,刘墉融会贯通声乐、诗歌、绘画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通过口技、现场清唱、民间快板、细致入微的描述分析和恰如其当的肢体表演的表达形式,将他对艺术相互交融的理解通过其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条理清晰的表达语言准确的传达给受众。

  刘墉自称是个纽约的隐士,很少出门,他认为作家、画家都应该躲在作品的背后说话。身兼作家与画家的刘墉对文学与绘画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文学和绘画是交融的,缺一不可,缺文则画无灵魂,缺画则文无外延想象形象。

  为了全方位分析中国古代绘画,刘墉还特别对贯穿中国千年的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对绘画的意义做了分析,认为如果中国没有毛笔,中国文化样式不会如此。他介绍了毛笔的四德:其一为尖,因为尖,所以才可以作出高古游丝描,所以可以做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绘画样式;其二为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其三为圆,亦即是指笔毛要够,能有小笔压下去可以写大字,用大笔可写蝇头小字的功能;其四是健:即是笔腰要有弹性。此外他还简要提到了中国文人画对墨色运用。

  在中国绘画技法方面,刘墉认为古人所创的各类皴法的名字取得很有讲究,这些皴法形成了中国绘画的符号,但同时他提出在这些符号的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过程中要更注重其内在的精神的活的传承而并非对皴法符号呆板的摹写传承。

  对于如何在诗中表现绘画,如何将作者的画心藏到文学作品中,刘墉先生选取了王维、郑板桥、唐寅等诗文进行了逐句的分析,其中他特别欣赏赞叹了王维诗歌中那“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境,还生动地自演了郑板桥道情十首之一、二、三的情节,将文学瞬时转换为肢体面部和语言的表演。在此部分,刘墉先生指出王维的文学作品中注重光影,并认为具有画心的文学作品更具魅力。

(来源:中国经济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