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都江堰岁修 或将挖出另两枚“镇水石犀”(图)【2】

记者 郑其 摄影 华小峰

2013年12月12日09:25    来源:天府早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都江堰进行岁修 或将挖出另两枚“镇水石犀”(图)

  2005年发现 两尊汉代无头石像惊喜出土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31年后,2005年3月4日,在加固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索桥外江1号桥墩时,工地上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渠首又发现了石像。“当时,人们最先只发现了一尊石像,出土地点为一号桥墩旁,出土深度3至4米。石像没有头,残高194厘米。”曾带队参与发掘的樊拓宇回忆,石像身穿“深衣”,宽襟重袖,背部有束腰后襟纹饰,两手相交于胸前,姿态与李冰石像极为相像,“雕刻手法比李冰石像更为简洁,是典型的汉代圆雕石刻造像。”“根据相关文字史料记载,从汉到元,都江堰水利工程段有一处为裸露平台。”樊拓宇说,李冰像和石像的出土地点均在都江堰索桥外江渠首这一区域,考古专家大胆推断:这一裸露的平台极有可能就在渠首附近,而这一平台在古时或许是一座庙宇,用来祭祀治水有功的人。如果这一推论成立的话,这里还应埋藏着更多文物。

  成都市文物局、都江堰市文物局联手,当年对预期施工地点提前发掘,“3月5日下午,我们在1号桥墩旁又发现了第二尊石像,石像残高2米。”

  据介绍,当年的发掘进行至3月20日结束,共发掘出土文物78件,其中包括石像2尊,汉碑1通等。

  ■专家论古

  考古发现可遇不可求

  在2005年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石犀等石兽。樊拓宇有些遗憾地说:“当年发掘时间临近洪汛期间,时间有限,只对1号桥墩和2号桥墩进行了发掘勘探,赶在洪汛前结束了勘探工作。”谈及此次都江堰大修是否可能会有考古发现,樊拓宇笑笑说:“很多时候,考古发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作为考古工作者来说,我心里肯定是希望能够有新的发现。但如果没有任何发现,也是很正常的。”

  据悉,此次都江堰岁修过程中,都江堰市文物局也会派出工作人员前往施工现场察看。

  ■专家鉴宝

  江底下,宝物几许多?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省文史馆馆员冯广宏称,世界遗产都江堰水底的珍贵文物不少。其中,石人、石马、铁牛、铁龟、清卧铁最珍贵,也最受人关注。

  李冰石像

  1974年出土安放于都江堰伏龙观

  外观描述:石像高290厘米,人物头戴冠冕,衣纹线条清晰,面容微露笑意,神态从容

  发掘细节:深埋河床下4.5米,石像背冲天,所以正面未经河水冲蚀,保存完好。

  汉代无头石像两尊

  2005年出土一尊出土深度3至4米,残高194厘米一尊出土残高2米

  铁牛铁龟蕴藏千古之谜

  2002年,都江堰曾请来专家,用探铁仪器、红外线等仪器在都江堰河床进行探测,试图寻找铁牛、铁龟的踪迹,但探测器一到河床到处都有铁器反应,令专家无从下手。都江堰风景区管理局表示,铁牛、铁龟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价值,一些千古之谜也许蕴藏其中。

  《蜀王本纪》记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做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责编:鲍坤子(实习生)、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