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陕西安塞利用文化优势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14年01月10日09:38    来源:陕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陕西安塞利用文化优势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原标题:文化安塞的四个“秘诀”

  安塞的文化,总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睛。

  2013年年底,安塞腰鼓教练带领的清华大学腰鼓队,在奥斯卡颁奖盛典所在地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酣畅淋漓地捶响安塞腰鼓;在《星光大道》舞台上,安塞2013年又是陕西最出彩的县:“峁圪垯”组合王建宁、刘春风和90后农民歌手“洋芋疙蛋”贺东先后亮相《星光大道》舞台,皆勇夺周冠军,进入年度总决赛;2013年9月17日,从安塞走向全国,被誉为陕北民歌新生代代表的王二妮在新加坡举办了“艺满中秋”个人首场音乐会……无论在传统的民间文化还是通俗文化舞台上,安塞总是大放异彩。惊叹之余,人们不禁在问,安塞的民间艺术之花如何能绽放得如此绚丽?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传承:从娃娃抓起

  安塞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磅礴的气势、优美的鼓姿,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展现;安塞剪纸是“地上活化石”,2009年,以安塞剪纸为代表的中国剪纸,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农民画构图奇美,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色彩靓丽,极具视觉冲击力,被专家称为“母亲的艺术”、“东方毕加索”;安塞民歌高亢粗犷、悠扬质朴,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韵。

  如此宝贵和优美的民间艺术,如何传承发展下去呢?安塞决定从娃娃抓起。

  2002年秋季,安塞县创造性地在全县推行民间艺术“四进课堂”活动,即剪纸进手工课,民歌进音乐课,腰鼓进体育课,绘画进美术课。2007年秋季正式在全县普及推行。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安塞第一小学的《快乐成长》和安塞第二小学的《鼓乡乐园》教材在全县推广使用,提升了“四进课堂”活动的水平与质量。县上还把民歌大王贺玉堂,剪纸大师李秀芳、王西安等知名艺术家请进课堂,为孩子们现场指导,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陕北民歌曲调悠扬动听,但有些歌词不适合中小学生歌唱,这明显地制约了民歌在学校的传承。为此,2010年3月,安塞县开始研发“陕北民歌新唱”地方教材,要求各学校沿用原陕北民歌中的曲谱,改编原来的歌名和歌词,与时俱进,寓教于乐,达到传承、教育、创造的三位一体。

  2011年,为推动“陕北民歌新唱”地方教材开发和教唱而举行的“陕北民歌新唱大赛”展开,全县中小学民歌“新秀”齐聚一堂,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只有五岁。形式多样、曲风多变的表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得到了社会的赞誉。

  如今,安塞县每年举办一次“四进课堂”竞赛,在全县中小学生中掀起了罕见的民间艺术热潮。安塞曾经有句俗语: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会打腰鼓,说的是传统社会中男女老少全部参与民间文化的盛况。如今,在县委、政府的推动下,全民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胜景又回来了。

  安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屈永峰说:“民间艺术进课堂,是将民间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从小就学习、了解、铭记自己的家乡文化,并从中体验和收获快乐。无论这些孩子长大了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在哪工作,这样的经历都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记忆,这应该是民间艺术得以保护传承的希望所在。”

  人才战略:三十年不间断

  安塞是陕西输出民间艺术人才最多的县,而安塞全县人口才17.29万人,在陕西是一个人口小县。作为人口“小县”的安塞,怎么能走出这么多的艺术人才呢?这得归功于安塞的人才战略。

  安塞对于艺术人才相当珍视。2003年、2009年,先后两次进行“拉网式”普查,共发现各类骨干艺术人才8868人,其中腰鼓手6118人,民间剪纸、民间美术、民歌手等人才2750人,为他们分别建立了电子、纸质档案和图片、音像资料档案。

  最能体现安塞人才战略的,是坚持了三十余年的培训班。

  从1979年至今,安塞县共举办“民间美术创作班”、“安塞腰鼓教练培训班”、“剪纸培训班”、“民间泥塑培训班”等30多期,累计有2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创作出各类艺术作品10000余件,有力地推动了各类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许多知名的艺术家从这里走出:高金爱、白凤兰等4位剪纸艺术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文化部授予“剪纸艺术大师”殊荣;贺玉堂被中宣部授予“中国民歌大王”称号;陕北说书艺人解民生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石匠编剧”张宏峰获得“中国曹禺戏剧编剧入围奖”;李秀芳、王西安、侯雪昭、樊小梅等20多位从培训班走出的剪纸艺术家,先后赴法、奥、美、日、菲、新等1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这些民间艺术家在发扬民间艺术的同时,也使自己过上了比较富足的生活。他们带徒授课,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传播者。安塞腰鼓表演艺术家刘占明、曹元亮等8人被聘为清华大学腰鼓教练,农民鼓手马存明应邀到秘鲁教授腰鼓技艺;民歌手更是人才辈出,《星光大道》的“无冕之王”王二妮,周冠军“峁圪垯”组合王建宁、刘春风,90后农民歌手贺东,“红枣妹”刘妍,《中国红歌会》陕西十强、全国五十强的野强强等不胜枚举。

  民间艺术培训班年年举办,坚持了三十年,这在陕西是绝无仅有的。正如安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屈永峰说:“安塞文化出现的繁荣与发展,绝不是偶然或幸运,是几十年积淀的成果。安塞靠三十多年来不间断的重视和投入、保护和传承,才有了今日民间文化的大放异彩。”

  激励:撬动创作的春天

  在极为罕见的长期培训之外,安塞对文化艺术人才的激励和服务也可谓“润物细无声”。

  早在2005年,安塞就出台了《安塞县文学艺术创作、表演、参展等荣获市级以上奖励的配套奖励办法》。实施九年来,已兑现获国家级文艺奖励111项,省级奖励371项,市级奖励288项,兑现奖励资金170万元。

  2005年,安塞县精心创作的大型陕北民歌史诗《信天游》,在延安连续热演53场,观众达2.6万人次,创收120多万元,并于2007年参加中国文联的汇演活动。2006年,安塞县又精心创作了一部反映陕北民俗风情的大型黄土风情歌舞《庄稼人》,深受观众喜爱。2010年,县上投资拍摄了数字电影《鼓王》,次年在央视6套黄金时间播出,这是全省的市县级机构投资拍摄的首部电影故事片。2009年10月1日,安塞县“千人腰鼓”方阵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表演,是参加国庆群众游行的唯一一支京外表演队伍。2011年7月1日,建党90周年,安塞县又推出大型实景演出“舞动延安”,一时促动了延安的旅游热。

  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兴盛,县上编辑出版了《安塞剪纸》、《安塞剪纸艺术》、《安塞腰鼓》、《安塞民间艺术专辑》、《安塞民间美术精品丛书》、《安塞文化丛书》等书刊,《安塞文艺》、《安塞摄影》等期刊深受群众喜爱。

  为了更好地激励文艺工作者,2013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作为文化艺术发展资金,专门用于文艺配套奖励、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和重点文化项目的资助,资金规模将随着财力增长逐年提高。

  100万元,并不是很多,但它体现了对文化艺术创作的支持鼓励,体现了对文化工作者的尊重,起到了撬动创作热情的巨大作用。如今,安塞全县涌动着文化艺术的创造热情,正在迎来一个民间文化艺术创作崭新的春天。

  群众平台:文化“地标”的成功打造

  文化是否繁荣,主要标志之一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得怎样?当安塞县面对这一命题时,决策者考虑的是,首先要解决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县委书记程引弟说:群众性的文化平台在哪里?大城市有商业“地标”容纳众多的商业活动,我们能否打造一个文化的“地标”,承载起群众的文化活动?

  经过深思熟虑,2008年开始,安塞县开始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鼓乡大舞台”。实施六年来,从开始每年两三场的硬指标,到近年每年十多场,乡镇、部门、企业主动争取,精心筹备。累计有3个乡镇、20多个部门、企业演出30余场,3000余人参加演出,数万群众观看,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普通人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热情。

  在“鼓乡大舞台”的推动下,安塞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趋活跃。县上先后成立了作家、音乐舞蹈家、腰鼓家、民间美术、书法家、摄影家、曲艺家7个协会,注册会员1000余人;全县有唢呐、民歌、曲艺、书法、文学、绘画等各种文化活动兴趣小组90多个;60%的村有秧歌、腰鼓、民歌组织,农闲时间能随时组团表演。

  文化“地标”的打造接连不断。近年来,安塞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陕北过大年”;三届腰鼓大赛、三届民歌大赛;首届现代民间绘画大赛,剪纸大赛及“千人腰鼓表演”,大型山地腰鼓拍摄,全国摄影大赛,黄土民俗风情拍摄等特色文化活动。2008年、2011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安塞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节”,精彩的节目被赞誉为“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黄土风情的梦幻演绎”,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仅摄影发烧友和新闻媒体就有数百人前来参与,盛况连连。

  群众性文化活动平台的不断推出,使城乡群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贺艺说:“安塞的民间艺术是群众性、社会性的,每个家庭、每个个人都融入了其中。”

  文化“地标”的成功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也弥足珍贵。曾获得过《星光大道》周冠军的歌手王建宁说:“县上频繁举办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锻炼机会,对我们个人成长有很大的提升,促使我们从一个个小舞台逐渐走到大舞台。”

  观察

  从文化到产业,还有多远?

  在文化上已经形成优势的安塞,能否在文化产业上有所收获?是安塞文化发展的另一大看点。

  安塞已经上路。安塞正在建设“黄土风情文化产业园区”,力图使文化旅游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2010年,在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安塞县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了安塞县黄土风情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意向,2011年西洽会期间,双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出资5000万元成立了陕西文化产业(安塞)投资有限公司,进行“黄土风情文化园区”的开发建设。2011年6月30日至7月2日,作为黄土风情文化园区启动仪式的《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在安塞惊艳登场,自此黄土风情文化园正式起航。

  以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在陕北尚无成功先例,安塞的尝试具有挑战性。黄土风情文化园占地418亩,计划投资3亿元,由黄土风情文化小镇、黄土风情文化集中展示区、陕北人文风貌原真体验区三部分组成,最大化地还原陕北风情、风貌、人文、生活场景。

  园区以打造“中华第一鼓城”、“包茂经济带上的文化明珠”为目标,以在园区内建造世界鼓文化博物馆,举办世界鼓文化艺术节为愿景。依托国际化的腰鼓民间艺术品牌,充分发掘包茂高速交通动脉的经济价值,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文化、展演于一体的高速公路休憩港,并将该港建设成为现代旅游目的地,为延安旅游增添新丁。

  通观此园区的规划,创新题材并不很充足,但背靠屡创奇迹、文化繁荣发展的安塞,一切令人充满期待。当然,文化产业和文化绝不能等同,甚至相去甚远。文化强县,文化大县安塞,能否在文化产业上有所作为,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陕西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