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信 《唐女系列》之五 木 117×42×21厘米 2006年
芝加哥“千年广场”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公共艺术广场,2004年正式落成于芝加哥市中心。这座广场之所以盛名,是因为其广场布置的当代雕塑和公共艺术装置吸引了众多游客,并成为芝加哥城市文化创造力的象征。
这座广场的落成与芝加哥的城市发展是分不开的,它的原址是一片沼泽,后由1871年“芝加哥大火”所清理出的垃圾填埋而成。在这个开放式的广场内,艺术与环境的结合成为公共艺术的典范,人们与艺术装置之间的互动不仅使其成为芝加哥及游客青睐的悠闲文化场所,同时也让人们领略到艺术如何将废弃之地变成一座充满创意的文化地标的魔力。
在“千年广场”内,著名的艺术景点包括露天音乐厅、云扉雕塑、皇冠喷泉等,而云扉雕塑和皇冠喷泉则是当代公共雕塑和交互设计艺术作品的经典。云扉雕塑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豆”,这件由英国雕塑家阿尼什·卡普尔设计的大型抛光不锈钢“气泡”,将芝加哥周围密集的后现代建筑映照其中,由于时间、季节和光线的不同,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深邃“倒影”产生出不一样的视觉印象。远远看去,“豆”像一滴清水,它为“千年广场”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芝加哥“千年广场”的案例让我们深刻领略到雕塑和建筑的互动,或者说雕塑与城市的密切关系。纵观历史,无论古希腊雕塑还是古罗马雕塑,以及中国的各大石窟,这些雕塑与建筑物和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雕塑和建筑一体化,容易让人们忽视对雕塑的认知,只有当雕塑脱离于建筑,被收藏到美术馆或私人场所,人们才会真正注意到雕塑语言本身的美感。比如,我们看罗丹的雕塑,看到了他细腻的如音符跳动的手感,我们可以欣赏雕塑家每一处手指转动的韵律,而非只是观看其整体或作品传达的观念。
再如,隋建国蒙着眼睛创作“盲人肖像”,启发了人们从当代众多的观念雕塑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雕塑本身的语言和雕塑家细腻的手感之中,但“盲人肖像”被放大之后,矗立于广场之中,那些细腻的手感又都消失了。这本身是一种观念的艺术。所以,我们认识雕塑,和雕塑置放的环境和雕塑家本身所追求的艺术性是有关系的。
当代的雕塑毋宁呈现出的是一种多元面貌,越来越多的雕塑会为城市空间服务,尤其是打破雕塑语言的界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公共艺术会成为雕塑发展的主角。这不仅是城市需求激发的,也是雕塑市场转换的关系。而强调雕塑本体语言的作品,只有在专业的收藏、展示空间中才能凸显其本来的艺术性,它们一旦被放大置身于更大的城市空间中,语言本身的力量感就往往会被解构。当然,只有专注于雕塑本体语言的少数艺术家会致力于此,而更多的艺术家会致力于拓展雕塑的边缘,如利用装置、多媒体、交互设计等,因为这更为城市的发展和大众所需。
在城市文化不够发达时,人们对于公共艺术的需求仅仅只是摆放一些放大的雕塑作品作为点缀或纪念碑式的景观,但是当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公共艺术本身就成为城市生活和文化创造力象征的一部分。如何直接反映城市文化发展的高度和城市文化的创造力,公共艺术的利用将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更广义的雕塑作品将重新与城市紧密结合到一起,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也将为这些新兴艺术作品埋单,这本身是雕塑发展的传统和根源之一,所以,在今天城市文化的建设中,雕塑又重新和建筑走到了一起。而强调雕塑本体语言的作品也必将被少数艺术家所继承,并努力探求雕塑语言内部的深处和阔度,为这类作品的埋单者,将是真正的艺术品藏家和收藏机构。笔者认为,这些都会剥离人们对雕塑固有的认知,对雕塑的新的认知也将在城市文化的发展中逐步形成。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