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第二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在北京颁发,得主为北京大学教授饶毅。
新语丝科学精神奖于2013年设立,用于奖励在帮助中国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每年一月份颁发,奖给一个人,奖金一万瑞士法郎。该奖由新语丝编委会评选,奖金由位于瑞士的科学期刊出版公司MDPI公司赞助。在典礼上,饶毅表示,获得的奖金,他将会全部捐给北京大学的贫困学生。
对于“科学精神奖”的设立,著名科普作家、新语丝网站创办人方舟子说:“科学精神奖,注重的并非是得奖者的科学成就,而是更加侧重于得奖者在科学精神的普及、弘扬方面所作出的贡献。”饶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神经发育、动物行为的分子机制等,方舟子在颁奖仪式上表示:“饶毅获奖,是因为他多年来在反对学术腐败、促进科研体制改革、普及现代生物学知识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对于中国人来说,科学精神是一个西方舶来的概念,而近年来,关于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的批评也从未断绝,而饶毅认为,保健品横行、转基因困境,无不说明当前科学精神在中国的缺乏,而改变这一切,不仅仅要更多的科普工作,也需要媒体在科学报道中更加地谨慎。
科学精神比较缺乏
媒体记者应当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有时候对于科学领域中的知识或者普遍共识的不了解,会使得媒体在报道中出现偏差,比如说将一些科学界具有普遍共识的东西,当做有争议去报道。实际上,任何科学都允许争论,但只注重争论而忽略了普遍的共识,可能就会造成许多误导。
北京晨报:一直以来都有人批评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对此您怎么看?
饶毅:在国内工作这些年,我发现在国内,许多正确的东西,很难在社会中普遍地流行。相反的,很多明明不正确的,却能够一再风行。如果我们看看中国保健品横行、而转基因陷入困境,就知道科学精神在中国如何缺乏。
北京晨报:您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如何造成的?
饶毅:我觉得媒体有很大的责任。媒体记者应当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有时候对于科学领域中的知识或者普遍共识的不了解,会使得媒体在报道中出现偏差,比如说将一些科学界具有普遍共识的东西,当做有争议去报道。实际上,任何科学都允许争论,但只注重争论而忽略了普遍的共识,可能就会造成许多误导。
北京晨报: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树立和加强国人的科学素养呢?
饶毅:首先媒体本身应该提高水平。其次,科普工作也很重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事科普工作。 晨报记者 周怀宗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