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中俄联手制作歌剧“奥涅金”正式演出

2014年03月21日16: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俄联手制作歌剧“奥涅金”正式演出

《叶甫盖尼·奥涅金》剧照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俄艺术交流盛事在北京呈现。3月14日至17日,中国国家大剧院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首度联手制作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与观众正式见面,中俄艺术家为首都近万名观众奉上了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精彩表演,掀起了中俄文化艺术交流的新热潮。

  强强联手

  打造中俄文化交流盛事

  与有着230年荣耀历史的马林斯基剧院打交道,对于国家大剧院而言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07年底国家大剧院刚运营时,马林斯基剧院便在其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捷杰耶夫的率领下,带来开幕歌剧《伊戈尔王》和基洛夫芭蕾舞《天鹅湖》。

  如今,捷杰耶夫再度挂帅,与国家大剧院联合打造柴可夫斯基经典俄语歌剧《奥涅金》,而这也成为马林斯基剧院建院来首次与亚洲剧院的联手之作。

  其实,此次合作并非偶然。2011年,捷杰耶夫携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登陆国家大剧院时,被国家大剧院观众的专业素养和对俄罗斯音乐的喜爱所打动,便萌生了将俄语歌剧带给中国观众的想法,“对于俄罗斯歌剧来说,在中国得到认可与在欧洲和美国得到认可同等重要”,而这恰与国家大剧院计划在2014年制作一部俄罗斯经典歌剧的想法一拍即合。

  经过两年酝酿和筹备雕琢,中俄合作版《奥涅金》一经亮相便大获成功。诗情画意的舞台、绚烂壮美的音乐、高潮迭起而又原汁原味的演唱,让许多专业的俄罗斯歌剧迷赞叹有加,让许多现场观众潸然泪下。他们领略到了俄罗斯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动于中俄年轻的艺术家们让经典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圣彼得堡没有看成捷杰耶夫的演出,不得不到北京来一睹新剧风采,他强调:“两家剧院的这次联手,对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谢金英在观看演出后强调:“中俄两国艺术家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联袂演出,是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证明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

  指挥捷杰耶夫在首演后赢得了观众最热情的掌声,他也对两个剧院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很荣幸能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我们也一起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也亲切地回应道:“歌剧是世界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此次国家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合作歌剧《奥涅金》,不仅是中俄两大‘艺术航母’的首度深度合作,也是今年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重要节点,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对对方文化艺术的理解。”

  对话合作

  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体系日臻成熟

  意大利歌剧杂志曾评价道:“中国国家大剧院用数年时光走过了西方歌剧院几十年的历程。”6年来,国家大剧院制作了37部剧目,其中歌剧27部,在其歌剧制作历程中,国家大剧院经过了“引进来”“联合制作”“独立制作”三步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大剧院坚持“国际化战略”“替代战略”和“品牌战略”,学习借鉴最优秀的国际经验,迅速与国际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联合制作”也是国家大剧院近距离与国际顶尖剧院交流合作的良机。

  早在2009年,国家大剧院便与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意大利帕尔玛皇家歌剧院等分别联合制作了歌剧《蝴蝶夫人》、《弄臣》等剧目,彼时,国家大剧院更多的是虚心向西方老牌剧院汲取经验。而此次联合打造的《奥涅金》,已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27部歌剧,制作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和以前的联合制作相比,国家大剧院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和马林斯基剧院共同商定主创方案,包括导演、编舞、舞美等;而剧目排练和演出的部分则各自完成。国家大剧院此次完全使用自己的团队,包括舞台监督、合唱团和管弦乐团等,技术趋于平稳,与马林斯基剧院的合作相当默契。

  《奥涅金》最终的舞台呈现得到了捷杰耶夫的赞赏:“整部歌剧连下来我觉得舞台呈现得非常棒,与我一个月之前在圣彼得堡的演出没有什么差别。”“国家大剧院对舞台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十分到位,完全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舞台设计师亚历山大·奥尔洛夫对国家大剧院的舞美布景和舞台监督的水准也赞不绝口。

  这得益于国家大剧院业已建立起的科学的歌剧制作体系。在联合制作时,国家大剧院不论与谁合作,都要参与到制作环节中,不断培养、锻炼歌剧制作的中国力量。通过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剧目制作系统,国家大剧院逐渐充实人才队伍,如今,以剧目制作部为核心,建立了歌剧创作、制作等生产环节,形成了包含制作、主创、主演、小角色、舞美、合唱、乐团以及排演团队8个板块在内的歌剧制作体系。

  而接下来,在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日程表里,又已写下了几个世界知名剧院的名字:英国皇家歌剧院、美国华盛顿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韦兰芬表示:“我们接下来与这些剧院的联合制作都会沿用这次与马林斯基剧院的合作方式,共同制作歌剧《安德烈·谢尼埃》、《西部女郎》、《阿依达》,通过合作,使剧院之间能够分享更多的资源,又能促进双方国家及艺术机构间的文化交流,是一种双赢。”

  艺术沃土

  一手培育观众 一手滋养艺术家

  在开幕第七个年头制作第一部俄语歌剧,是国家大剧院多方考量的结果。陈平说:“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歌剧艺术,我们的歌剧制作根据观众对剧目的熟悉程度逐步展开,先从意大利歌剧开始,逐步拓展到德奥歌剧,再到现在制作俄罗斯歌剧,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演出安排,逐步拓展观众的接受度。”正是这种对观众群体和市场接受尺度的准确把握,让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艺术爱好者遍布各个年龄层,尤其是年轻人群,很多观众都觉得歌剧并不晦涩难懂,甚至已经养成了定期欣赏歌剧的习惯。

  “虽然听不懂俄文,但是音乐足够好听,艺术家的表演足够细腻,我觉得剧中表达的情感我理解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儿。”来自国家大剧院歌剧兴趣培养基地的在校学生王亭予,在观摩《奥涅金》后这样说道。而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也表示:“相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现在年轻一代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和情怀相对较弱,如今通过歌剧这一桥梁,双方青年能够增加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对于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世界很有帮助。”

  此次合作,不仅让国家大剧院和马林斯基剧院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对双方的艺术家而言,也是一次历练和收获之旅。“之前唱过意大利语、德语,而这是我们第一次唱俄语,既兴奋又备感压力。春节前一拿到乐谱,团员们就主动自学,剧院还专门请到俄罗斯著名的音乐指导亚历山大·瑞弗金亲自为演员做音乐作业。到排练时,又专门请吴灵芬老师指导我们,最后再和俄罗斯的导演和指挥联排。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有这么好的演出效果,我觉得值!”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员梁羽丰说道。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记者伊琳娜·盖瑞柯娃高度评价了此次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表现:“他们的发音特别清楚,对情感的表达也特别到位,唱得太棒了!”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团员在首度与“指挥沙皇”捷杰耶夫合作后也感慨颇多:“捷杰耶夫大师浑身散发出来的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现场的从容把控,让人深受感染。”而捷杰耶夫谈到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表现时也频频赞赏:“在这些天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我们用音乐这种无国界的语言一起工作交流,他们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

  艺术的交流、灵感的碰撞,国家大剧院与世界艺术巨人的一次次握手不仅把世界文化瑰宝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让艺术经典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还用自身强大的推动能量促进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崭新平台,也为培育中国艺术家、推进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建立了通路。黑 莓

(来源:中国文化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