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全部古诗 家长称矫枉过正【2】

2014年08月27日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全部古诗 家长称矫枉过正

  识字量减少了16%

  秋季新学期9月1日便将开始。早报记者提前拿到了新一版本的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早报记者查询发现,与旧版本相比,新版语文课本轻薄了不少,页数由原来的186页缩减为122页,文图排列更加紧凑,图片也更生动,更具时尚感。而最令人瞩目的变化是,旧版本中在每个单元最后都有一个“古诗诵读”环节,整本课本共有8首古诗,如《画》、《草》、《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等。而在新版本中,8首古诗均被删除,共减少了32个生字。

  此外,原来7单元则删减为6单元,最后一单元的5篇相对较难的课文也被全部删除,如《小溪生病了》、《会说话的灯》、《小海马》等,共减少了39个生字。另外,新版本的识字量将从原来的353个减少至296个,即在语言环境下可以认读这296个字,比原来减少了16%;写字量则从原来的215个汉字减少为118个,比原来减少了45%。

  早报记者查询国内其他版本语文教材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课文篇数为20篇,其中包括两首古诗,如《画》和《静夜思》,课本生字表量为400字。而江苏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仅有13篇课文,其中包含一首古诗词《江南》;课本共255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为129个。以上两个版本从课文数来说均明显少于沪教版,但人教版和苏教版均在课本篇首安排较长篇章集中学习拼音,而沪教版则是在安排两周的入学准备后,再边学课文边学拼音。

  有家长认为“矫枉过正”

  早报记者采访发现,虽然家长对市教委向教材“开刀”的减负措施表示欢迎,但部分家长仍有疑虑。今年开学孩子就将升入幼儿园大班的宝山一位家长顾先生告诉早报记者:“我的孩子通过培训班和自己家中教,已经学过十几首古诗,也能背出两三首。我身边的家长有90%都在升一年级前把孩子送进了培训班,80%的孩子都学过古诗。我觉得一年级语文课本的8首古诗对这些孩子来说难度不大,大多都已经学过,没有删除的必要。”

  另外,顾先生也认为从8首古诗到一首不剩,有些矫枉过正了,“古诗是很好的文学形式,如果能保留一两首,让孩子适当学习,并不会增加多少负担。”

  顾先生表示,之所以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古诗是因为听说考民办小学有可能要考古诗,“没办法,民办小学竞争太激烈,等孩子上了大班,我还会让他学拼音。”

  另外,顾先生也认为,一年级减负了,但如果高年级整个教学、考试的要求不变,那么等于一年级减掉的“负担”还得在高年级再“背上去”,起到的效果有限。

  对此,静教院附校一年级年级组长、语文老师吴聆聆表示,一年级语文课本“瘦身”好处不少,原来8首古诗需要花8个课时,5篇课文则需花上10个课时,因此一个学期下来就多出了18个课时。“原来一周要上三四篇新课文,拼音也是边学课文边教,感觉进度非常赶,孩子们学得也累,而且古诗是要求必须背诵的,‘零起点’的孩子会比较吃力。现在多出了18个课时,孩子们的拼音可以学得更加扎实,多出的时间还可以用在阅读、写字上,我们有自己的图书馆,会建议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绘本,当然对古诗有兴趣的也可以看《唐诗三百首》这样的书。”

  对于古诗全部被删除,吴聆聆也略觉遗憾,她认为可以适当保留一两首,以让孩子们体验古诗词的形式,她希望一年级下学期的古诗词能得以适当保留,“为了弥补损失,我们在今后教学拓展课中也可能会开展一些古诗词诵读。”

  对此,市教委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新版本教材删除了8首古诗,但并不能说古诗就退出了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我们在听力材料中依然保留了这8首古诗,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体验古诗的美妙,但却无需背诵识字。”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