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去的8篇古诗
《画》、《草》、《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悯农两首(其二)》、《夜宿山寺》、《江雪》、《梅花》
删去的5篇课文
序列号是41-45
《小溪生病了》、《会说话的灯》、《小海马》、《小猪问路》、《脚印》
早报记者 吴洁瑾 姜丽钧
再过6天上海中小学就将迎来开学,一些提前拿到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家长和老师惊喜地发现,语文课本比原来轻薄了很多,不仅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了6个单元40篇课文,篇幅总量减少了30%,识字量和写字量分别比原来减少了16%和45%。
不过部分家长对此也表达了疑虑,他们认为从8首古诗到一首不剩,有些矫枉过正,“古诗是很好的文学形式,如果能保留一两首,让孩子适当学习,并不会增加多少负担。”
早报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教委今年上半年在答复相关提案时称,今年已将修订低年级语文教材以及启动小学语文教材整体修订计划列入市教委工作要点内。
政协委员建议删减教材
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切实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建议》。她表示,在研读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材后发现,整册教材共计课文45篇,全册要认读逾300生字,且大量生字集中在入学准备后的三个月内。
“第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所面对的学习任务是很少的,大量的活动、游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适应小学生活,激发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朱乃楣说,“但一个月后,剩余的三个月里他们将要面对近30篇课文的学习,认读275个生字,完成剩余86.76%的学习任务,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要赶上这样的进度,老师必须快马加鞭,那之前的‘减负’将不复存在,孩子们面对的是紧张的学习,先前高涨的学习热情,也将逐步降温褪色。”
朱乃楣及其他一线语文教师分析,一年级孩子之所以学得累、老师教得累是因课文篇目较多,“前松后紧”的教学时间安排,让师生们感到压力逐步提升。
另外,教师们认为,教材内容的设计没有切实把握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拼音学习是在儿歌认读中逐步出现,孩子又要学拼音,又要认读生字,还要熟读儿歌或课文,一节课35分钟的时间又有多少孩子能完成任务呢?”朱乃楣说。而这也造成社会上家长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类拼音补习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不上节奏,落后于人。
此外,一线语文老师们认为,教材文多图少,到了看拼音读文学习阶段课文的字数基本在150-200字,这样大篇幅的文字孩子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读通、读懂,尤其对于一些注意力较难集中的孩子更是困难重重,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越来越低,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产生阅读障碍。
为此,朱乃楣建议,对现在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不仅仅是一年级的教材,更应该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对小学阶段各年段的教材都进行“瘦身”,留其精华,体现年段之间的衔接,满足学生各年龄段的成长需求。
小学语文教材将整体修订
对此,上海市教委在今年5月6日答复称,市教委教研室正在结合教材修改工作开展调研,倾听一线教师对于当前版本小学教材使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修改工作寻找方向、提供依据,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关于对现有教材进行删减的建议,上海市教委称,今年,已将修订低年级语文教材以及启动小学语文教材整体修订计划列入市教委工作要点内。目前,已启动开展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修订工作。将一年级语文的学习起点适当放低,学习总量再度适当减少,学习要求适当降低,学习坡度适当放缓。与此同时,市教委教研室聘请资深课程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开展小学语文教材整体修订工作。专家团队将共同研究并提出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的修改方案,着力推动现行教材的进一步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