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当代艺术
前不久,一场题为“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当代艺术”的“2014文景艺文季”艺术沙龙在长宁图书馆举行。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吕澎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黄专进行了一场对谈,令人颇受启发。
吕澎:我们每一次走进美术馆,走进展厅,都有可能遭遇到过去从未见到的艺术现象、艺术作品。即使对于各个学校、艺术机构中从事艺术研究、艺术批评、艺术史工作的专家来说,也会在面对这些新作品时产生很多疑问。实际上,“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当代艺术”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也是存在的。
黄专:看不懂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很正常。
吕澎:当代艺术之所以让我们看不懂,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我们对作品缺少一个历史的判断。当我们看一件作品时,我们应该知道这是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材料呈现在眼前的这么一个作品。
第二,路径的问题,也就是教育。建国后包括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美术院校几乎没有完善的美术或艺术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是一张白纸。
第三,知识的更新不够。虽然我们从艺术学院毕业,但知识还是非常有限,阅读观看有限,所以当你走进美术馆,走进展厅,你还是看不懂作品。再加上今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变化太快。社会生活的变化导致出现新的艺术现象,需要你重新理解。所以,看不懂当代艺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乏对涉及艺术的过去知识和综合知识的了解,这是最基本的一些方面。
黄专:此外,我们观看艺术作品的时候都是片断性的,如果对哪个关心就去看哪个。所有的美术馆、博物馆,严格上讲,它们给我们看到的都是片断。不要以为我们看到《富春山居图》就是看到了原物,它是没有办法还原的,后人附加上去很多含义。这个观点也适用于当代艺术。所以,看不懂是正常的,看得懂的话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你对它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有充分的了解;一个是你在说谎。
吕澎:什么叫“懂”?有人曾经问毕加索,说你这个画我们看不懂,我们很难理解,你说说究竟它有什么意思。毕加索这样回答,“你知道窗外的鸟在叫,你听到了吗?”那人说听到了。“听到了,你觉得好听吗?”那个人说好听。“那就可以了。”毕加索的意思是,艺术可以这样来理解,或者说“懂”还是“不懂”。
换句话说,这个“懂”是不同意义上的懂:是我们喜欢了的“懂”;是知道了艺术家的某种想法的“懂”;还是自己理解的“懂”。有时候,你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甚至超越了这个作品、这个艺术家本来的出发点,有可能连艺术家自己都没有想到。实际上这个“懂”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我们去分析。
懂和不懂,归根到底还是与艺术、宗教、哲学的知识有关。比如,从一件作品中,我们可以识别出这位艺术家首先表现的是什么题材,他是从什么角度表达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手法来表达。于是,一个个问题被剥离出来,剥离得越深就越懂,剥离得越浅就越不懂。懂是什么?不是看到眼前的东西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而是能够识别,所以我认为懂的本质是我们知识的加深。
黄专:像前不久在外滩进行烟火表演的蔡国强,他的第一件烟火作品是1993年在长城上表演的,那部作品叫《为长城增加一万米》,当时并不出名。对这样的艺术家,烟火好看当然是吸引人们观看当代艺术的一种理由,但我想,应该了解这位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可以看看他的其他展品。如果我们有兴趣,还可以了解这位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为什么成名。
如果问我“当代艺术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有什么意义”,我的回答是,它给我们带来观看的自由,可以让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发现或表达自己观看到的内容。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如果我们在当代艺术中获得了这种自由,实际上看不看得懂是另外一回事。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