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郑州10月22日讯(记者 徐亚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博物馆的职能也从传统的文物收藏、研究转变成以人中心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教育。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丁福利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河南博物院正在开展六大公共活动,让“沉睡”在博物馆的文化遗产惠及百姓。
首先,发挥博物馆的传统优势,加强陈列展览建设。河南博物院通过举办原创主题展览、临时展览、流动展览等多种方式让公众受到历史文化的滋养。
河南博物院《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 牛爱红/摄(资料图片 河南博物院提供)
其次,开展公共教育,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精品。河南博物院(以下简称“博物院”)开展“历史教室”、华夏古乐展演等社会教育服务活动,以互动体验的形式让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的生活。同时博物院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学术报告会,向市民普及经典国学。
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活动 市民体验传统文化魅力(资料图片 河南博物院提供)
第三,加强文创工作,根据自身藏品优势和特色来研发销售文化衍生品,让观众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丁福利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博物院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拓展文创渠道。一方面,博物院通过举办文化创意产品大赛征集优秀设计方案,提供给生产厂家生产、销售。另一方面,博物院引入“特许纪念品生产及销售授权”产品开发模式,邀请设计生产企业来参观采风、进行文创产品的策划设计和生产销售。
第四,采用信息化手段调动网民参与热情。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博物院依托河南文化网、河南文物网以及河南博物院网开展博物馆信息化服务工作。网站通过举办文物知识大赛等形式与网民进行网络互动。同时,博物院还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宣传展览信息、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第五,出版图书转化科研成果。博物院面向不同层面读者组织编写了多种出版学术性普及性读物,把博物院承担的研究课题成果、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给读者。(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文化产业)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