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无意中透露自己退休而让“退休”成为热词的敬一丹,其谢幕27年央视生涯的力作《我遇到你》,终于在观众和读者的期待中出版。昨天下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与京东图书联合主办的《我遇到你》新书发首式,在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的助阵下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敬一丹称,退休后最可能做得事情是关注贫困地孩子的教育问题。 扬子晚报记者 蔡 震
作为著名主持人、记者,敬一丹与《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东方时空》、《声音》、《新闻调查》等栏目相携走过多年,更曾站在电视前沿,直播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每天黄金时段的《焦点访谈》,寄托了亿万人对社会公正的向往,也让敬一丹成为中国舆论监督史及现代公民成长的见证者。她的“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形象深入人心,其真诚、朴素、知性的主持风格让她赢得各年龄层观众的信任。
敬一丹2013年横跨海浪滔天的德雷克海峡,去了一趟南极。这清澈的净土让她深思和回望,于是酝酿了以写书的方式告别职业生涯的想法。在退休前两年的倒计时中,写作让自己沉淀、充实,对职业生涯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我在写书时,有那样一种满足感,好像把一个个节目又回忆了一遍。”
敬一丹说,书名之所以是《我遇到你》,是“向我所遇到的一切致意”,她遇到了广播和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遇到默契合作的同事,遇到麻风娃、孤儿、贫民、残障、导盲犬,遇到雾霾、水危机、荒漠化、资源危困……央视27年,“沉淀下来的,是我所珍视的各种遇到。这既是个人记忆,也带着时代的印痕。”
4月30日,敬一丹最后一次主持《焦点访谈》,正式退休。这个关节点,被很多媒体人感叹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敬一丹和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同事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经历了“央视改革黄金十年”。电视的黄金时代,成全着点燃新闻理想的一代人——敬一丹用充满感情的笔触,描画了这群踌躇满志的同事们——不论是“蛮拼的”“较真”的崔永元,“不传播毋宁死”的白岩松,“有情有义有趣”的罗京,“讲述百姓故事”让电视受人尊重的陈虻,“妖精级女编导”鄢蔓,“视录播的节目为垃圾”的何绍伟,韧性勇敢的《焦点访谈》记者们,都在敬一丹笔下。他们有着新闻激情和电视理想,个性鲜明,可爱可敬。“南院——永远有人在加班”“年会——让我们互为情人吧!”激情创新的岁月,痛并快乐地归属感,这是一代电视人的状态,也是一个时代珍贵的记忆。
答记者问
记者:这是你新闻生涯的第一本传记吗?你最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什么?
敬一丹:叫人生传记不太确切,应当叫一个电视人对职业生涯的回望。记者这一行与很多人擦肩而过,动笔写这本书之前,沉淀在我心里,特别想写的人,往往都是角落的人群,比如大山深处的老师和孩子,人们视线之外很难有机会展现自己才华的农村孩子,书里写了很多他们的故事,我期待读者能从故事中看到他们的生存背景。
记者: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给自己什么样的定位,你怎么看待观众?
敬一丹:写这本书,可以算作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接待,也算是与观众的一种交流方式。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都不一样,比如记录者,传播者,我更愿意给自己的定位是“沟通者,而且是职业的沟通者。我认为,给观众留下一些空间,其实也是对观众的尊重。一定要看到观众中的智慧和观众的判断力,如果能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在表达中留下足够的空间,和观众产生共鸣。
记者:退休后是做与传媒有关的事情,还是像白岩松建议的那样,定个30年计划?
敬一丹:30年计划有点大,还得一点点来。退休以后,可能离不开传媒,有的节目还在延续,比如《时代开模》,这是央视月播节目,我还在参与。不过,我自己期待更轻松的方式。新的东西还在体验中,会不会做自媒体,比如公众号也要体验下。面前很多未知和新鲜,还得向年轻人学。我情不自禁的会去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将来做这件事情是最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