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新华字典》将改编成电影 是创意还是噱头?

王彦

2015年06月04日13:17    来源:重庆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新华字典"改编成电影 李少红:应尊重IP带来的改变

  《新华字典》改编成电影 这是中国电影的创意还是噱头?

  IP(具有知识产权的智力项目)热在影视圈持续升温,几乎每天都有所谓IP作品开拍或上映。最新的消息是,《新华字典》和“俄罗斯方块”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为影视剧。国内还有怎样匪夷所思的IP会被改编?中国影视创意已经枯竭到拉《新华字典》来做噱头?日前,国内影视制作业内人士接受了记者采访,在谈到电影对IP当持怎样的态度时,争议是显而易见的。

  应该尊重IP带来的改变

  代表人物: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

  有人认为,《新华字典》是惠及几辈人的工具书,如果改编得当,借经典的名声拉动票房无可厚非。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自诩“IP热”的准支持派,“IP本身无可厚非,我们不能因IP转化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而忽视这种新形态的存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数字化取代胶片拍摄,业内许多人是抵抗、不屑,甚至认为是种堕落。但现在回头看,时间已证明一切。”李少红在影视产业打拼30多年,圈里的热词起起伏伏经历了好几轮。如今,IP之于电影是又一次革命,李少红认为电影人应该尊重互联网给电影产业带来的改变。

  IP改编是对市场的尊重

  代表人物:《大丈夫》编剧李潇

  有人认为,IP改编作品让观众看到片名就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消费,正是内容产业延长产业链带来的优势。从这个角度考量,《新华字典》可谓好IP。电视剧《大丈夫》的编剧李潇认为,一个IP有价值,就是因为它有闪光点,能抓住用户心理,满足消费诉求。在李潇的印象中,过往有不少影视创作是“闭门造车”,远离观众,而IP改编却以观众为中心,是对市场选择的尊重。

  依赖IP是电影的悲哀

  代表人物: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给IP热投了反对票,他说,“IP实际上是I poor,我很穷。尤其是有人动了《新华字典》的脑筋,原创真的如此匮乏?”汪海林给出抵触IP的理由:现在一说要找创意源,很多人就诉诸互联网热词,很多选题本身欠缺专业性,不具备电影转码条件,“如果创作完全依赖于热点,那是电影的悲哀了。” 王彦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