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導演是蓄謀已久?
答
我做演員是被低估的,一直沒有人看到我真正的價值
新京報:你做導演是蓄謀已久的吧?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當導演的想法?
徐崢:這還是有很長積累的。我從小時候就開始做演員了,但我跟別人有些不一樣,有些演員屬於瘋子型,特別忘我,但我一直不是很忘我的演員,我在學校裡做小品時,首先考慮故事本身是否好看,而不是先考慮怎麼能演得好看,因為我覺得如果編得不好,你演得好有什麼用呢?這是我比較根深蒂固的一個概念。后來演舞台劇時,我總會質疑劇本,比如,為什麼要反復表演《雷雨》啊?觀眾為什麼要來看一個已經熟知的故事?從學校畢業后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機會去改善。直到進入到影視圈,做出點小名氣后,才漸漸有機會把我演的舞台劇做得有明確的主題表達。
我拍的很多電視劇,基本都有90%的戲份,天天在片場滾,現場怎麼拍、怎麼調度這一套我是很清楚的。后來拍攝包括《人在囧途》《夜店》《拜見岳父大人》以及還沒上映的《摩登年代》等電影時,我在劇本創作和現場拍攝時都曾加入自己的意見,所以我說我不算是一個新導演——當然,《泰囧》還是我的導演處女作,是第一部我很完整地參與全部過程的作品。所以我也常常跟更年輕的導演們說,你是一個新導演,但你也不能是一個新導演,你必須要經過其他機會的操練。
我真正萌發做導演的想法是很清楚地有了《泰囧》這個故事后。沒有清楚的故事,一切都不成立,這個是寧浩給我的啟發。他第一次跟我講故事的時候,把我說傻了,就覺得他怎麼可以把所有的情節都記在腦子裡,他一定是做了大量的准備。后來我准備好了之后,我發現我也可以說,每個畫面都能讓你看到。你必須做到這一點,才能去拍電影。有些年輕導演找我拍戲,我說,你把故事給我講一遍,結果很多人都講不明白。你說這怎麼能拍出一部好電影呢?
新京報:這麼說你當導演是有一種“報復性”心理?因為對以前很多創作都不滿意,而當導演就會有更大的話語權?
徐崢:我覺得我做演員是被低估的,一直沒有人看到我真正的價值。但等到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也許又是被高估的。我在雜志上看到陳道明的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他說,我是文藝圈的,我不是娛樂圈的。我覺得中國電影什麼時候能把娛樂圈變成文藝圈就好了,包括時尚圈,我們的時尚其實很不時尚,都是跟在大眾后面,真正的時尚應該是引領大眾的,現在我們是反過來的,一些時尚盛典永遠是一些當紅、低端的明星受到最高諷刺的追捧。
對於表演也是這樣,社會現在整體是把演員這個職業看成是娛樂圈的一部分,大家反而失去了對演技真正的重視、真正的評估。但我並不是因為覺得受到不公平的低估而要奮起直追、改變自己的命運,做導演還應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