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橋永安橋:清皇帝東巡曾16次從橋上過(圖)--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古代石橋永安橋:清皇帝東巡曾16次從橋上過(圖)

2013年01月15日09:21    來源:沈陽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在於洪區馬三家子永安橋村,現存一座沈陽保存完好的古代石橋──永安橋,為清代皇太極崇德六年(1641年)所建。這座石橋雖然隻有37米長,可誰會想到,清朝四個皇帝十次東巡時,其中有十六次從這座橋上通過,往返於京師與盛京。這幾個皇帝是:康熙皇帝三次東巡,乾隆皇帝四次,嘉慶皇帝兩次,道光皇帝一次。

  用今天的審美眼光看,永安橋修建相當不錯,為三孔石拱橋,整個路面寬8.9米,橋身兩側分別立著十九根石欄杆,橋端的石柱上是圓雕的獅子,其他為荷葉狀柱頭。橋頭兩側各有一對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獅。橋的欄板上裝飾著柿蒂花紋和卷雲紋,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圖案。橋身的北側有二龍探首,橋身南側則露出一對龍尾,從遠看呈二龍馱橋之勢,造型生動,別具匠心。

  正是因為橋建得很美,每個到此的皇帝看了也特別開心。很有意思的是,玄燁在康熙十年(1671年)、二十一年(1682年)兩次東巡時,還在永安橋附近休息。第二次東巡時,康熙帝吃完了飯,便走到永安橋上,看到觀賞眼前的橋美,遠處的景好,令他詩情大發,作了一首《過永安橋口佔》:夾路飛塵宿雨消,十年曾此駐龍鑣。春風城闕知非遠,幾處輕寒變柳條。

  弘歷在乾隆八年(1743年)第一次東巡過永安橋時,作五言長詩《雪中過永安橋》,他感到興致未盡,又賦一首《前題再詠》。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弘歷第二次過永安橋,再作《永安橋》詩一首,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三過永安橋,又作了一首《題永安橋》。

  因為有了這座永安橋,也大大縮短了沈陽通向關內的距離。可以想象,在那時,皇帝東巡的隊伍從永安橋上浩浩蕩蕩而過的氣派,同時,該橋對推動盛京的繁榮也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記者在永安橋頭看到一座石碑,碑首為紅色片麻岩,浮雕蛟龍四條,碑額篆刻“敕建”二字。碑陽刻有:“寬溫仁聖皇帝勒建永安橋,大清崇德六年歲次辛已季秋吉旦”,碑陰刻有:“催工牛錄章京周元勛督工甲喇章京藏圓祚石匠任朝貴”的字樣。說起催工牛錄章京周元勛這個人也挺有故事,他是個漢人,也是個有能耐的人,在清初他參與了皇陵和永安橋的修建。

  可周元勛與臧國祚(永濟橋修建者)的命運相似,他們多次在清初的營建工程中合作。順治元年(1644)始修建福陵、昭陵時,周元勛也因監修之功而得到升遷。可是在昭陵隆恩殿滲漏一案中,臧國祚獲罪,周元勛也因遲誤陵工之罪而鋃鐺入獄。最后,皇上開恩免其死罪,但家產都被沒收,全家老小全部為奴,最后不知所終。

(來源:沈陽日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