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蜀繡傳承人夏洪手繡的明玉珍黃袍。 夏洪供圖
“這個特殊顧客的衣服終於搞定了!”1月14日,在江北的工作室裡,蜀繡傳承人夏洪將一片黃色綢緞小心收好后,吐了口大氣。她口中的“特殊顧客”不是別人,而是曾在重慶稱帝的大夏皇帝明玉珍。
1982年,明玉珍陵墓在江北一工地被發現,出土的9件龍袍珍藏於三峽博物館。隨著年久失修,這幾件龍袍均受到嚴重的損壞。去年年末,江北區文管所委托幾名蜀繡藝人復制明玉珍黃袍,目前,9件黃袍已經復制完畢,計劃在即將開館的明玉珍紀念館中進行展覽。
身高體重均不知
“皇帝的新衣”難捉摸
夏洪介紹,根據明玉珍出土的黃袍,此次復制品一共9件,包括丹黃、赤黃、青緞黃袍各兩件,再加上兩件淡黃雲龍紋緞褶衣和一件丹黃素緞褥裙。然而作為黃袍的主要制作人,在接到任務前,夏洪甚至不知道明玉珍是誰。
“我和我的合作伙伴跑到三峽博物館去看,隻有一件折疊好的舊黃袍,其他的放在庫裡,好多都爛了。”夏洪告訴記者,第一次給皇帝繡衣服,“沒得概念,心頭有點慌。”
去年8月,根據在三峽博物館看到的真品記憶,以及江北區文管所提供的一本《明玉珍及其墓葬研究》,夏洪開始設計黃袍圖紙,“博物館的黃袍長度有1.37米,根據我的經驗,他應該是個不矮的人。另外,既然是皇帝,穿衣服就會穿出氣場,所以胸圍會較一般男衣稍大一些……”夏洪說,這是她第一次在不知“客人”身高、體重的情況下繡衣服, 圖紙修改了無數次。
那段時間,夏洪吃飯、睡覺都在想象這個600多年前的皇帝形象,他走路的姿態、說話的表情,以及經常會做出的手勢,“沒辦法對他量體裁衣,隻有不斷地想象、推測,這種感覺又緊張又興奮。”
流淚+讀史
9件黃袍終出爐
皇帝的衣服最重要的當然是龍,這也是手繡過程中最難的部分。
夏洪介紹,黃袍在正面背面都分別有一條龍,而龍的每張鱗片都由三種不同程度的黃色組成,繡的時候,一根線要分成6股絲,一張鱗片就要繡上10分鐘。
記者在一件樣品中看到,龍身鱗片最寬的部分隻有一厘米,而即使在隻有幾毫米寬的龍尾處,鱗片也分了3種顏色。“繡這個啊,我們每天都要哭幾場!”夏洪笑著告訴記者,因為針線太密、黃色又刺眼,她和其他幾位繡娘常常感到眼睛刺痛,“一閉眼,淚水就會流出來。”
除了手上功夫,讀史也成為夏洪的主要功課之一。“雖然明玉珍是位皇帝,但很多人並不了解他。”夏洪說,要繡出理想中的龍,絕非是一針一線的事,為此,她不僅查閱了歷代皇帝服飾,還閱讀了大量關於明玉珍的史料和書籍
據江北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9件黃袍已經復制完畢,也完成了最后的做舊處理,預計今年3月,市民就能在修復后的明玉珍紀念館見到。“有情感的復制品才是有靈魂的,希望我們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夏洪說。
鏈接
明玉珍(1331年-1366年),元末大夏政權的建立者。元末隨縣(今湖北省隨州)人。至正十一年,農民戰爭爆發,明玉珍集鄉兵千余人屯青山,結柵自固。后參加徐壽輝領導的西系天完紅巾軍,任元帥。二十年夏,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不服,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之后,受劉楨等人擁立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1366年,明玉珍病逝於重慶,大夏被朱元璋明軍所滅。后朱元璋將明玉珍獨子遠送高麗,從此明氏后裔在朝鮮半島繁衍生息。 (記者 夏婧)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