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成了格言大聚會 花架子多真功夫少--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一代宗師>成了格言大聚會 花架子多真功夫少

2013年01月16日13:51    來源: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一代宗師》,拍的是武人之事,卻口出格言。我在影院裡受了兩個小時“教育”。從小喜歡記語錄,有些語錄還能背誦,可是語錄多了,也煩。

  這部電影成了格言大聚會。像“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都是時事使然”,“男人過了四十,就要做有把握的事情”等等,都是至理,能指導生活不出偏差。可是,一大堆格言,扑面而來,應接不暇,就不好玩兒。

  說句損話,電影裡的主人公說的好多不是人話,是神話,是神說的話。我腦子容量小,消化不了,聽多了就暈。《一代宗師》的台詞,武人出口成“哲人”,用力用過了,太密集,讓人喘不過氣來,憋得慌。

  片中,趙本山在熬蛇羹,他出口也是格言:“火候不到,眾口難調﹔火候過了,事情就焦。”這句話,可以批評《一代宗師》。

  王家衛電影的台詞追求極致,要字字珠璣,要入木三分,要一針見血。可能嗎?追求可以,但不可太刻意,水至清則無魚。如果都拿腔拿調,那是演話劇,那是唱京劇。電影不可神化,而是生活化,有人間氣息,有煙火味。

  鄒靜之是編劇之一,他原來是《詩刊》編輯,善於煉字、煉詞、煉句。可當編劇,不是寫詩,更需練意。太刻意,就裝,就偽。

  鄒靜之解釋:“其實我們創作者樹立這樣的台詞風格是想不單在影片的氣質、儀軌、舞美等方面具有一種民國的舊式風格,還希望通過台詞形成一種那時的語言氛圍。”這個解釋,我不認同。我看過大量民國風格的人物對話,沒有這樣的。倒是“過什麼河脫什麼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這句台詞,還有點味道,這話是趙本山的,不像酸腐文人琢磨的。

  電影中還有句台詞,說:“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隻有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可是展示功夫的鏡頭少,說的倒是太多。甄子丹的《葉問》,我也看了,花架子少,有張力。而《一代宗師》花架子多,軟乎乎的,不陽剛。

  格言式台詞,其實很難與電影故事情節對接,換言之,就是言行交融。在《一代宗師》中,把格言台詞與情節結合得最好的還是趙本山,他的鏡頭少,集中,類似於小品的片段。而次之是梁朝偉,說的和做的基本融為一體,是基本。

  而章子怡最差,感覺是在背誦格言。什麼“在我最美的時候遇見你,是我的幸運,但是我卻沒有時間了”,“我是從小看著我父親跟人交手長大的,聽得最多的,是骨頭碎的聲音。我爹常說,我這種人,唱戲能成名角,出家能成高僧,因為我會迷”,“我心裡有過你。可我也隻能到喜歡為止了”,不是在進入角色說,而是自言自語,目無表情地背誦。或者說,她就沒進入角色,走神了,可能那一刻,她在想他的小帥哥撒貝寧。

  王家衛保持了一貫的風格,鏡頭唯美,有夢幻感覺。我要說,跟隨章子怡的,扮演“福星”的配角,演得出彩,他口不出格言,他肩上的那隻猴子,口也不出格言,表情很真。小沈陽把我帶出了電影,他是塊贅肉。逄春階

(來源:大眾日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