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人游擊隊之母:曾遭日軍俘虜 受盡酷刑(圖)--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大馬華人游擊隊之母:曾遭日軍俘虜 受盡酷刑(圖)

2013年03月02日16:21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大馬華人游擊隊之母:曾遭日軍俘虜受盡酷刑(圖)

卡迪卡素夫人像(1899—1948)

  我在聖誕節之前飛往吉隆坡,轉乘巴士前往怡保。一個叫劉錫康的當地華人開車來接我。他這人六十來歲,一看就是個古道熱腸的人。安頓下來之后,他即帶我到了卡迪卡素夫人的墓地,那是個教堂內的墓園,墓蓋上落滿了枯葉。我看到劉錫康弓著腰身,一片一片地撿著墓蓋上的枯葉,看得出他對於這個墓園主人的情感很深。而后,他帶我去了卡迪卡素夫人當年的診所。這個名字叫甲板的小鎮離怡保十幾公裡,僅有的一條街有半條街的屋子外牆長滿了藤蔓野草,而且熱帶灌木還在繼續吞噬著剩余的牆體。劉錫康在十年前租下了這間卡迪卡素夫人當年做診所的房子,因為他怕這房子會倒塌了。他自己花錢修理了外牆屋頂,還到處收集當年診所裡的物品,把這個屋子做成卡迪卡素夫人的博物館。

  我和劉錫康本來天各一方,是因為這位死去已六十多年的卡迪卡素夫人才在網上認識的。三年前,我為寫作《沙撈越戰事》一書而查閱了很多“二戰”時馬來亞華人游擊隊抗日的史料。有一次我發現了一個叫卡迪卡素夫人的詞條和一張陳舊的黑白照片。那是一個剪短發的女人,模樣像是歐洲人和印度人的混血。她留下了一本書《NO DRAM OF MERCY》(絕無憐憫)。書裡講述在日軍佔領時她給山上的華人抗日游擊隊治病療傷,后來被日軍抓獲受盡折磨的故事。當我讀過了這本書之后,心裡充滿了崇敬和傷感。我很奇怪像卡迪卡素夫人這樣用生命幫助過我們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人的事跡竟然在中國大陸幾乎完全不為人所知。於是我決定去深入了解這件事。我很幸運在網上遇見了劉錫康,於是就有機會進入到卡迪卡素夫人的生前環境中來。

  怡保尋訪

  這天晚上,我本來是想請劉錫康幫我找一家酒店住下來,可是他說何不住到卡迪卡素夫人的診所裡去呢?於是,我在樓上的一間房間住了下來。這裡很干淨,看得到后面的院子。院子裡種著翠綠的植物,還有一扇后門通往后面臨近山坡的小路。經過一整天的奔波,我已十分疲倦,劉錫康也需要趕回10公裡開外的怡保處理一些事務。我到樓下的后院裡沖了一個涼,回到了房間倒頭便睡,睡得很深很深。

  經過一陣睡眠,我再也沒有睡意,感到神清氣爽。我打開了窗,看著遠方在月色下閃著黝黑亮光的中央山脈,隱隱約約感覺到在黑夜的掩護下,山上的華人游擊隊傷病員正小心翼翼地向著這座房子走來。我已經睡不著了,索性不睡了。我起身走下樓。在樓下的診所裡,一切的擺設和當年卡夫人在這裡開診所時一模一樣,診所好像還處在服務狀態,那些消毒的鍋具、盛滿奎寧藥片的玻璃瓶、包扎傷口的藥棉紗布隨手可取。而在那張卡夫人給病人看病的桌子上則是干干淨淨沒有擺放任何東西,唯一的只是一本硬皮的書。我走近了桌子坐了下來,拿起了這本書。這就是卡迪卡素夫人寫的那本《NO DRAM OF MERCY》。我把書打開,慢慢看起來。上世紀四十年代那段硝煙彌漫的歷史在我眼前呈現開來。

  西碧兒·卡迪卡素1899年出生在靠新加坡一帶的柔佛州,母親是印度人,父親是蘇格蘭人。她小時候一直想當醫生,可家況窘迫,隻能在一家護士學校學做助產士。她十八歲的時候,在一次學生聯誼會上結識了AC·卡迪卡素醫生,之后和他結婚了。1925年AC醫生被指派到北部彭亨州當醫院院長。那個地方非常偏僻,夜裡有野生的大象從門外的街路走過,把鼻子伸進水井裡汲水喝,老虎的足跡也時常印在泥濘的街中心。后來,卡迪卡素一家人搬到了怡保,在波士打路141號買了一個兩層寬敞的店鋪,上面是住家,下面做診所和藥房,開始了私人行醫。這個英國式的私人診所很快就成了怡保城裡知名的地方,經常會舉辦下午茶會。那個時候怡保城裡以華人居多,卡迪卡素夫人很快就學會了流利的中國話、廣東話,甚至福建話,中國人成了他們家診所的主要客源。

  和平的生活被日本人的入侵打破了。1941年聖誕前夕,日軍飛機開始轟炸怡保城。她家的房子被炸起火,炸彈的碎片擊中她的丈夫腿部。為了躲避戰亂,她一家人隻得離開怡保,在路途中經過一個叫甲板的地方。這裡靠著大山,被濃郁的樹木包圍,看起來相對安全一點。一個印度裔的朋友提供了甲板街74號的房子,她一家人就安頓了下來並開始為戰亂中的人們行醫。

  卡迪卡素夫人起先以為英國的軍隊會抵擋住日軍的地面進攻,想不到他們很快就土崩瓦解投降了。日軍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橫掃了馬來亞,開始血腥的統治。在淪陷的日子裡,飽受屈辱的卡迪卡素夫人懷念以前的自由生活,痛恨日軍的殘暴行徑。她所盼望的英國軍隊不見蹤影,但是,在大山和叢林裡開始成長起了一支抗日的軍隊,那就是華人抗日游擊隊。華人抗日游擊隊發展得很快,在甲板鎮后面的大山裡面就有一個第五支隊的營地。日軍不時會開進山裡圍剿,但每次都會抬著尸體和傷員出來,游擊隊始終活躍在叢林裡。

  一個上午,游擊隊派了一個年輕人來和卡迪卡素夫人聯絡,希望得到她的醫療幫助。卡迪卡素夫人其實早已暗中幫助山上的游擊隊。之前有游擊隊員下山到她的診所來看過病,他們像普通病人一樣排隊候診,卡夫人從他們的皮膚顏色可看出他們是生活在密林營地的人。熱帶雨林蔥郁葉子過濾了陽光,因而在他們的臉色上留下一絲絲青苔綠色的印跡。卡迪卡素夫人雖然並不同意游擊隊的所有做法,但敬佩他們在英國人敗退之后堅持與日本佔領者戰斗,願意盡最大力量幫助他們。她把一大批藥品送進了密林裡游擊隊的營地,安排病重的傷病員在夜裡到她的診所看病治療。她把診所后邊院子的一間房子作為專門接待游擊隊傷員的地方,許多個夜裡,當后面的小門響起三聲敲門聲時,卡迪卡素夫人就會開門讓她的傷病員進來。霹靂州的抗日游擊隊在甲板鎮后面的大山裡專門修建了傷病員營地,讓他們在夜色中來到卡迪卡素夫人的診所得到治療。這些傷員裡有的是患了瘧疾,有的則是受了槍傷要從骨縫裡面取子彈。在后來的近兩年時間裡,卡迪卡素夫人給游擊隊輸送了大量的藥品,不計其數的傷病員在她的治療下得到了康復。山裡的抗日游擊隊員對卡迪卡素夫人的醫療支援而心懷感激,暗地裡稱她為“游擊隊之母”。

  游擊隊之母

  被日軍俘虜,受盡酷刑

  然而,日本人慢慢發現了卡迪卡素夫人和華人游擊隊的聯系,於1943年7月逮捕了卡迪卡素夫婦。在后來的審訊中先后有兩個日本憲兵軍官,一個叫國近,一個是野田。國近是做動物標本出身的,知道動物解剖學,對卡迪卡素夫人的拷打會選擇最痛的部位但不傷她身體主要結構﹔而那個野田則完全是個冷血動物,審訊時往死裡打。一次在盛怒之下用木棍橫擊卡迪卡素夫人的腰部,打斷了她的脊椎骨。在她倒地昏迷之后,還用大皮鞋往她的下頜踢了一腳,踢裂了她的下頜骨。但是卡迪卡素夫人在嚴刑拷打之下始終沒有向日本人說出游擊隊的聯系人和營地位置等秘密。

 

  一次,憲兵野田把卡迪卡素夫人的小女兒朵恩抓了過來,讓她和母親團聚。日本人要卡迪卡素夫人說出情報,否則就要把小朵恩吊在樹上燒死。日本人真的這樣做了,把小朵恩反綁著吊到了樹上,下面燒起了一個大火盆,慢慢把朵恩放下來在火盆上烤。在巨大的苦難中卡迪卡素夫人撕心裂肺的叫喊聲驚動了憲兵隊大樓裡一個位置很高的日本軍官,他出來見狀覺得太過分,斥責了野田,小朵恩才保住了一條命。

  卡迪卡素夫人被日本人的法庭判終身監禁。在后來的監禁中,她由於脊椎的重傷而半生癱瘓,然而她一直對勝利的一天充滿期望。1945年9月,她終於獲得了自由,她第一件事是讓人把她送到了教堂裡,她趴在教堂的地板上,靠自己的力量一點一點地挪動身體,爬過教堂長長的過道,到神壇前感謝神的護佑。

  被卡迪卡素夫人醫治過的華人抗日游擊隊現在是勝利者,他們派了車來接她回家。接卡迪卡素夫人的車隊經過甲板時,游擊隊員和鎮上的居民集體列隊夾道歡迎,給予這位“游擊隊之母”以最高禮遇。英國軍隊當局也對卡迪卡素夫人戰時支持抗日游擊隊的行為高度贊賞,他們給了她一家英雄的待遇,並認定她被日本人打傷一事等同於在戰場上的受傷,要給她提供最好的醫療。英國政府答應要治好卡迪卡素夫人脊椎的傷,讓她重新可以走路。1945年12月16日,卡迪卡素夫人在新加坡的軍用機場,被兩個英國男護士抬上了一架編號為KJ897的英國皇家空軍運輸機。上飛機的舷梯很陡,8歲的小朵恩被一個空軍飛行員抱了上去,她的大女兒和她的丈夫AC醫生則自己走上了飛機。AC醫生和兩個女兒圍繞著卡迪卡素夫人說著話,做最后的吻別。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傷感的時刻,小朵恩預感到她再也見不到母親了,不停地擦著眼淚。卡迪卡素夫人淚如雨下,因為隻有她知道等待著朵恩的將是漫長的寂寞日子。

  卡迪卡素夫人

  戰后授勛,病逝於倫敦

  從1945年底到1947年全年,卡夫人在倫敦一家教會醫院一邊接受最好的醫務治療,一邊開始書寫自己的戰時回憶錄《NO DRAM OF MERCY》。經過一批醫生的努力,卡夫人的癱瘓情況有所改善,可以在使用拐杖之下用腿走路。這個時候她獲悉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已決定授予她一枚喬治勛章,這是大英帝國對於平民的最高獎賞。1947年11月7日,卡迪卡素夫人在馬來亞駐英國公使的陪同下前往白金漢宮參加頒獎儀式。卡夫人在盛大的儀式上讓人印象深刻。她還是很虛弱,骨瘦如柴。她拄著兩個拐杖,堅持靠自己的力量走到了喬治六世國王面前,讓國王把金質喬治勛章別到了她的衣服前襟。

  然而,就在這盛大的慶祝會之后,卡迪卡素夫人突然病情加重,開始發高燒。一部分人認為這是英國冬天的寒冷促成了她的舊病發作,但是她的醫生知道其實卡迪卡素夫人在戰時受日本人酷刑造成的損傷並沒有得到康復,相反,她病殘的軀體正在慢慢地枯萎慢慢地死去。1948年初,卡夫人轉移到了陽光相對充足的蘇格蘭接受治療,在這裡,卡夫人知道自己的時日所剩不多,於是全力以赴去寫自己的回憶錄。到后來,她的手已經無法拿起筆書寫,教會給她派了秘書做記錄。最后的部分她幾乎是在昏迷中的間隙寫成的。5月底,她終於把書寫好了。

  卡夫人的最后日子是在聖·瑪麗醫院度過的。導致她死亡的原因是野田的皮靴重踢她下頜的那一腳。她下頜斷裂的骨頭一直不能愈合,最后導致了敗血症,讓她昏迷不醒。卡夫人一直懷著熱切的希望相信自己能康復過來回到馬來亞,她與傷病搏斗了兩年半的時間,現在終於放棄了。她死於1948年6月12日,死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親人。

  卡迪卡素夫人最初埋葬在蘇格蘭一個叫雷納克的教堂墓地。在眾多的悼念花環中,有一個來自馬來亞華人抗日游擊隊,上面寫著一句話:“你為了我們而死。”1949年,卡迪卡素夫人遺骨最終回到了怡保。那一次的迎接靈柩儀式十分盛大而隆重,怡保的市民幾乎全城出動迎接這位忠肝義膽的英雄女性回到自己的家園。但是,在迎接卡夫人遺體的人群中已經沒有馬來亞抗日游擊隊的人員身影。因為馬共游擊隊這時已經和英國人鬧翻,再度武裝起義回到了叢林打游擊戰。

  這就是卡迪卡素夫人的故事。由於種種原因,卡迪卡素夫人的事跡被封存了,在中國大陸無人知曉,在台灣也是一樣,即使在馬來西亞也隻有很少的人知道她的名字。

  但是,她的事跡是不會消亡的,真正的人性光輝會超越時間和意識形態而讓人感動。劉錫康這樣的志願者為了讓卡迪卡素夫人的光輝在歷史中延續而苦心經營,而我這樣一個有幸接觸到這種光輝的人,也在努力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自從在怡保調查卡迪卡素夫人事跡之后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創作了一本關於卡迪卡素夫人和馬共華人抗日游擊隊的非虛構書稿,就是這本《米羅山營地》。

(來源:北京晚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