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在遼寧錦州,提起化方旗下的超市,錦州人津津樂道﹔10年后在中國,提起化方作詞的歌曲,歌迷也都耳熟能詳——從蛇年央視春晚孫楠演繹的《淨土》,再到80集電視連續劇《楚漢傳奇》主題曲,歌詞創作都出自化方之手。
從頭再來隻為不想重復生活
“我是2003年3月,就是非典那年去的北京,算來已經10年了。”化方,本名沈化方,地地道道的錦州人。2003年前,他最為家鄉人熟知的是“好的”連鎖超市老板的身份,當時超市有15家之多,分布於錦州大街小巷。
盡管經營超市給他帶來豐厚的收入,但說起那段商人生活,化方並沒有太多留戀,“干起來沒有太大意義,每天睜開眼睛做的都是重復的事情。”
36歲那年,化方選擇獨自一人來到北京。說起當年的選擇,化方坦言:“北京於我而言雖然不陌生,但也沒人邀請我去,完全是自己的選擇,沒有鋪好的路讓你走,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有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放著賺錢的生意不做,去過艱辛寂寞的“北漂”生活?化方的解釋是:“首先是不喜歡商人的生活,內心有創作的欲望,總覺得把對生活的理解和看法通過詞表現出來,心靈才充實,這是自己喜歡干的,覺得很有意義。”
初到北京,化方度過了勾踐臥薪嘗膽般的一段日子,但他堅持下來,直到在一次全國性的歌詞創作大賽中脫穎而出。“那次是由北京市文聯、北京音樂台、北京音樂家協會等聯合發起的‘婷美杯’歌詞大賽,我的參賽作品《雨打天堂》、《下一分鐘的未來》算是一炮打響……”
寫詩、作詞都是為實現生命價值
化方最初是以詩歌涉足文壇的,從十幾歲時開始先后在全國各報刊發表詩歌300余首並多次獲獎。正是因為有了深厚的詩歌創作基礎,化方在后來的歌詞創作中才能得心應手、一鳴驚人。
對於詩歌與歌詞之間的聯系,化方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詩歌跟歌詞創作都是相通的,“所謂的隔行不隔山,至於差別,我認為詩歌可以單純寫給自己,而歌詞寫給自己的同時也要寫給大眾。”
作為詩人,化方非常理想化,他覺得人生的意義與掙錢多少沒有太大關系,而實現自己的價值才最關鍵。
10年來,化方一直筆耕不輟。近年央視大型連續劇如新版《寶蓮燈》主題曲《不滅的心》、片尾曲《我的全部》和《白蛇傳》主題曲《今生你作伴》等,2005年央視春晚那英演唱的《愛的陽光》以及今年央視春晚孫楠演繹的《淨土》,還有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陳思思攜手成龍合唱的歌曲《天天月圓》以及澳門回歸10周年主題歌《澳門的陽光》等,歌詞創作均出自化方之手。由他作詞的歌曲《我要去延安》獲得2012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如今的化方已是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流行音樂協會理事,他的作品多由國內著名音樂人徐沛東、李杰、何沐陽等譜曲,在中國流行樂壇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情感歸宿永遠都是家鄉
這麼多年,化方去過許多城市,福州、拉薩、重慶等許多城市邀請他寫市歌。他還為泰山寫了音樂劇《泰山情緣》,把當地的文化、特點,用流行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
現在化方雖然已在北京安家,但每逢節假日,他都會回到錦州。今年春節后,化方又開始新一輪的創作。說到今年的工作計劃,化方如數家珍,“央視的《仙女湖》,還有李雪健主演的《有你才幸福》,以及由蔣雯麗主演的《嫁要嫁好人》,都是由我作詞的。”
從商人到詞人,雖然經濟效益不可同日而語,但化方獲得的是心靈的充實,而這是他最看重的。“隻有不在乎生活中的失,才會有真正的獲得。”他說。
李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