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片進影院,究竟有多難?--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藝術片進影院,究竟有多難?

2013年03月08日14:42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藝術片進影院,究竟有多難?

  昨天,本報刊登的《影院莫成文藝片的“悲慘世界”》在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如何營造多樣化電影生態環境,為藝術電影開辟放映空間,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在深入採訪中記者發現,上海近些年來始終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但效果並不理想。

  藝術片進影院,究竟有多難?

  能堅持多久?

  用“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來形容藝術電影在上海放映的現狀,並不夸張。最典型的例子,當屬長三角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去年年初,上海聯和院線等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該聯盟,長三角地區的多家商業影院加入,在不改變各自經營模式的前提下,每周拿出一到兩個黃金時段的場次放映藝術片。聯盟發起人之一、資深電影人顧敏告訴記者,該聯盟最初一批成員中,不乏上海中心城區的熱門影院,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些影院相繼退出,取而代之的是遠離城區的冷門影院。

  而一些電影院自發的試水之路,持續時間更加短暫。2011年7月中旬,《鋼的琴》在全國公映。該片是當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的四大獎項得主,然而在大多數影院也沒有逃離“一日游”或“幾日游”的命運,隻有位於陸家嘴的星美正大國際影城為其安排了一個月的檔期。時任星美影院華東區副總經理的錢峻崖向記者回憶說,當時星美有意以此為開端,嘗試拿出一個放映廳,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放映優秀藝術電影。結果卻是隨著《鋼的琴》的放映結束,這項舉措再也沒了下文。

  片源在哪裡?

  “片源不足,放映缺少可持續性。”錢峻崖這樣向記者分析藝術片放映計劃在星美的不了了之。他說,藝術電影不等於沒有票房、沒人看的電影,而在實際操作中,像《鋼的琴》這樣品質優秀、有藝術特色的影片卻並不多見。片源少,觀眾的關注度就低,導致固定場次長期放映的作法無法制度化。

  而長三角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同樣受困於片源問題。一方面是可以在商業影院放映的優質藝術電影太少,在聯盟成立之初,時任聯和院線副總經理的吳鶴滬就呼吁有關部門在引進片額度上向一些屢獲大獎的藝術片傾斜,並實現個別地區的院線和影院有優先放映的權力,但這一期待到目前還沒有成為現實。另一方面則讓人有些哭笑不得:顧敏告訴記者,稍微有點號召力的藝術片野心都很大,寧願扎堆商業放映去賭一把,也不願意參與聯盟的放映計劃。

  誰來撐一把?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認為,阻礙藝術片進影院的最核心因素是經濟。票價低、觀眾少,放映藝術電影無利可圖是顯而易見的。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石川表示,盡管影院並不指望以藝術片盈利,但當一部票房大熱的影片上映時,要堅持保証藝術影片的放映空間,對於獨立經營的電影院來說必然意味著巨大的成本壓力。

  誰來為藝術片進影院撐一把?北京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是目前內地最為成功、也幾乎是唯一的一個藝術影院品牌,其運行完全依靠投資方通過其他經營項目的貼補,老板江志強不止一次表示:這個真的不賺錢。然而類似的投資方實在是鳳毛麟角。石川告訴記者,正在籌建中的上海電影博物館已經將藝術片放映納入計劃,但如果經營壓力太大,恐怕也難以為繼。在石川看來,藝術片進影院僅僅依靠商業運營肯定是不可持續的。

(來源:文匯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