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兩會“好聲音”--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打撈”兩會“好聲音”

2013年03月12日07:09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每年全國兩會,明星代表委員、社會熱點話題都是媒體關注的重點。在兩會“追星”與“逐熱”的輿論場中,一些代表委員對“冷門話題”的建言之聲越發顯得“低沉”。這些被“熱點”壓低的聲音雖然沒有媒體聚焦,但他們亦堅守著自己的冷靜視角,為國家的未來出謀劃策。

  在娛樂舞台上有“好聲音”,在兩會平台上也有“好聲音”。那些負責任、有情懷的聲音,那些有深入調查和廣泛民意基礎做支撐的聲音,那些關注民生的聲音,那些力求推進民主法治社會進步的聲音,那些針對某些問題有獨特視角的聲音,那些揭露問題的聲音,那些真話實話,甚至那些搶了領導麥克風的聲音,或者在領導面前背誦《沁園春·霾》的聲音……都是兩會的“好聲音”。

  但是,兩會信息量太大,輿論很容易“挑肥揀瘦”,明星、高官、企業家以及其他一些焦點人物的聲音也就容易“脫穎而出”,圍繞社會熱點問題發出的聲音也就容易受到關注。相比而言,一些“普通”代表委員發出的聲音,圍繞一些“冷門問題”或者“小問題”發出的聲音,則容易受到冷落。縱使這些聲音有真知灼見、有獨到的價值,也很可能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成為“沉默的好聲音”。

  兩會上的每一種聲音都應該被公平地審視,每一種好聲音都應該得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所以,我們有義務“打撈”兩會上的“沉默好聲音”,讓其唱響在聚光燈下,產生最大的“正能量”。如此是對代表委員勞動的尊重,可以充分挖掘釋放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潛力,讓兩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筆者以為,“打撈”兩會上的“好聲音”有3種主要途徑。其一,媒體“打撈”。媒體應該“兼聽”,應該既關注那些高調的“好聲音”,也關注那些低調的“好聲音”,應該加強對“普通”代表委員或基層代表委員的採訪。其二,人大政協“打撈”。議案或提案的主管部門應該對議案、提案進行科學評估篩查,找出“好聲音”,當然也包括那些尚未被輿論關注的“沉默好聲音”,進行重點督辦。其三,民意“打撈”,建議將所有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通過網絡等媒介公開,讓民意進行評判。

(來源:中國文化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