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發現的化石中有很多哺乳動物牙齒的化石,部分能看到牙齒的側面和牙根。
此次發現的化石中有很多哺乳動物牙齒的化石,部分能看到牙齒的側面和牙根。
專家稱這次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保存得較好。
偶然發現:佛山三水一工地山丘被雨水沖刷后意外“露”化石
數量驚人:為近年來廣東發現哺乳動物化石最多的一次
意義非凡:預測會發現與過去不同的哺乳類屬種
(記者李文慧攝影報道)三水化石愛好者趙燦輝的一次雨后出行,竟在開發中的工地內發現了近千件哺乳類以及爬行動物化石!昨日,中科院等專家經過初步觀察后判斷這批化石屬於距今約5300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為近年來三水盆地乃至廣東省內發現哺乳動物化石最多的一次。由於這批化石保存較好,預測研究后會發現與過去不同的哺乳類屬種,為該地史時期生物群面貌增添新資料。
發現:
近千件化石雨后露真容
“十多年來,我收集了許多古生物化石。”趙燦輝回憶道,三個月前他和往常一樣在三水盆地挖掘、採集石頭。在一處正在開發的工地內,他留意到被大型推土機局部夷平的小山丘。“當時下了一場雨,山丘剖面不到8米高,經過雨水沖洗后灰色的岩石明顯裸露在外面。”
憑借對地層的了解,趙燦輝懷疑岩石中“鑲嵌”著化石。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推敲,他幸運地發現了哺乳類以及爬行動物化石,在三個多月內不斷挖掘出近千件,並把它們及時從工地中“搶救”出來。
種類:
包括牙齒、頜骨、椎骨、肋骨等
記者在趙燦輝的家中看到,這批化石包括不同種類的動物牙齒、頜骨、椎骨、肋骨、肢骨等,形狀最小的不超過成人指甲。部分化石還能清晰而完整地看到動物表皮的花紋以及龜鱉類的網狀甲板。
據趙燦輝介紹,這批化石發現時全部集中在數平方米的山丘剖面上。談到化石大量集聚的原因,地質與古生物專家張顯球認為動物死亡后可能經過流水沖刷、搬運等自然作用恰好富集在那個位置。他推斷,過去這些動物活動的范圍與埋藏的地點相距不遠。
張顯球介紹,這批動物化石在三水盆地的華涌組採獲,大部分為哺乳動物化石,為近年來廣東省內發現哺乳動物化石最多的一次。“從化石可以推斷出這些動物生活在距今約5300萬年的始新世早期。早始新世后,三水盆地結束沉積,從湖泊抬升為陸地。”
專家:
初步判斷有奇蹄目標本
近千件化石的發現吸引了俄羅斯、中山大學、中科院等專家學者的關注。昨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茜聞訊趕到了現場。“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主要是依靠牙齒上不同的特征來進行鑒定。”李茜進一步解釋,雖然目前找到了很多哺乳動物牙齒的化石,部分能看到牙齒的側面和牙根,但由於牙齒的冠面沒有暴露在外面,具體屬種的鑒定比較困難,還需要進一步對化石進行修理和研究。
經過初步判斷,李茜表示化石中有一些奇蹄目標本的存在,而且所佔的比例較多。“奇蹄目即奇數腳趾的動物,在始新世早期是哺乳動物的優勢群體,以食草為主,生活區域不脫離水源。”她認為,這次發現的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保存得比較好,種類比較豐富,不同屬種之間體型差異較大,預測研究后會發現與過去不同的哺乳類屬種。
價值
豐富華涌組哺乳動物群
據了解,三水盆地華涌組去年已發現了哺乳類的全齒目冠齒獸和恐角獸。而本次發現的哺乳動物牙齒化石標本將送往中科院,由相關專家做進一步的研究鑒定。
專家認為,過去在三水盆地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特別少,這次發現了與過去不同的哺乳動物化石,對三水盆地哺乳動物群的恢復、生態環境的研究都有重要意義。張顯球表示,哺乳類屬種發現得越多,對年代的判斷越精確。這次採獲的珍貴標本將大大豐富華涌組哺乳動物群的內容,為該時期生物群面貌增添了新資料,並為地層劃分對比、華涌組時代的確定和三水盆地結束沉積上升為陸地的時間提供重要依據。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