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姐"走紅職業演員成"觀眾" <我是歌手>惹疑雲--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哭泣姐"走紅職業演員成"觀眾" <我是歌手>惹疑雲

2013年03月12日10:07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我是歌手》的觀眾被質疑是“托兒”。

  自《我是歌手》開播以來,有關觀眾是“托兒”的質疑就一直沒有斷過,“陶醉哥”、“哭泣姐”的走紅更是讓網友們懷疑這是劇組事先設計好的橋段。上周五的《我是歌手》播出之后,知名微博博主“舞美師”爆料,節目中一位觀眾竟是《丑女無敵》中飾演林無敵父親的演員王鳴,職業演員的加盟更令“職業觀眾”的猜測蒙上了一層疑雲。事后王鳴本人及節目組分別發表聲明表示不是“托兒”。

  雖然《我是歌手》有沒有“托兒”尚待考証,但綜藝節目中職業觀眾的存在卻是毋庸置疑的。記者在網上搜索“職業觀眾”發現,網上不乏各種招聘廣告,報酬為50元-800元不等。

  疑問

  1

  “哭泣姐”的眼淚靠譜嗎?

  網友認為這是“職業觀眾”的証據

  “有兩個奇葩觀眾,一個女的,沙寶亮唱歌時,她哭了﹔尚雯婕唱歌時,她也哭了﹔齊秦唱歌時,她哭﹔陳明唱歌時,她也哭,戲太真,就假了。還有一男的,本來閉著眼皺著眉,突然表情又一鬆,陶醉得無法表達。”這是網友對《我是歌手》意外走紅的兩位觀眾“哭泣姐”和“陶醉哥”的形容,這些激動得看起來甚至有點假的反應,被許多網友認為是“職業觀眾”的証據。

  這些眼淚到底是表演還是真情流露?雖然《我是歌手》導演洪濤一再表示“完全是觀眾的真實,並不存在移花接木的情況”,但依然有許多網友不相信這套說辭。音樂是否真有這種魅力?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YYQ首席音樂總監、與非門樂隊成員三少,他表示他有許多朋友參加這個節目,所以非常喜歡看。對於觀眾表演成分重的質疑,三少說:“我不敢說那些都是表演。我自己看第一期時,當黃貫中在唱《海闊天空》時,我在電視機前就聽哭了。我想隔著電視機都能被感染到,現場的聽眾被感染也是很自然的事。”

  疑問

  2

  他們是劇組請的“托兒”?

  導演組挑選的就是感性的觀眾

  《我是歌手》中誕生的這些“哥們”、“姐們”究竟是不是劇組請來的“托兒”,對於觀眾來說,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畢竟,這是一檔綜藝節目,所有元素都是為娛樂而生。但從邏輯上來說,《我是歌手》會出現這麼多情感充沛的觀眾並不是那麼難理解的事兒,因為在選拔階段,導演組就是奔著“感性”的音樂觀眾去的。據了解,《我是歌手》開播到現在,報名觀眾已高達15萬人,入選比例則達到1:100,“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程度堪比考公務員。而在篩選觀眾的過程中,其中一道題就是“你是否曾為一首歌流淚?”由此可見,在觀眾選拔初期,導演組就已將那些過於“理性”的觀眾剔除在外。另外,據導演組透露,500位評審團觀眾還將接受樂理知識等專業音樂素養的測試。

  與韓國原版的《我是歌手》專注於歌手唱歌相比,湖南衛視這版節目顯然加入了許多“中國特色”成分,比如說感情牌。韓版每個歌手每場唱三四首歌,更像一台演唱會,而中國版則花了許多筆墨在“背后的故事”上,無論是將后台的准備過程呈現出來,還是展現歌手的情感故事,包括觀眾的陶醉反映,都更像是一場真人秀。不過,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講師徐帆看來,用鏡頭去關注台下觀眾,關注背后的彩排,並不至於削弱音樂的部分。“對於我個人來講,節目裡唱歌的部分和歌手的表現力都是非常不錯的。在情緒控制方面,煽情的部分偏多了。如果在鏡頭分配方面做得好一些的話,應該不會有人質疑說表演的成分重了。”

  疑問

  3

  職業觀眾市場有多大?

  形象好表演強可拿日薪1000元

  雖然“職業觀眾”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名詞,經過《我是歌手》這次的風潮,又讓這個市場重新浮上了水面。記者在網絡上搜索“職業觀眾”發現,網上不乏類似的招聘廣告,有些明碼實價地標上了薪水,還有一些宣稱免費的網站如“觀眾網”上,節目分類細致到綜藝節目、養生保健、財經訪談等非常專業的領域,央視的《開講了》、《我愛滿堂彩》都名列其中。“觀眾網”的CEO張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現在僅北京地區職業觀眾的需求就達到7.8萬人。

  但“職業觀眾”並不都是有薪水可拿,一些人純粹出於興趣甘當“托兒”,而另一些則像是長期混跡於橫店等影視基地的群眾演員一樣,需要付薪水。張拓說,綜藝節目對觀眾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些形象氣質好、會表演的觀眾去參與,薪水可達到500到1000元不等。

(來源:南方日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