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地名說"、"歌謠說"力証嫦娥故鄉在湖南岳陽--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作家"地名說"、"歌謠說"力証嫦娥故鄉在湖南岳陽

2013年03月12日15:17    來源:華聲在線    手機看新聞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詩詞悱惻纏綿膾炙人口,而隨著“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等繞月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吾友李玉剛先生在央視蛇年春晚精彩演繹的同名歌曲走紅,嫦娥這位“三界第一美女”再次成為國人茶余飯后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而神話作為上古人民的口頭文學,亦是真實歷史的曲折反映,“嫦娥奔月”作為神話當然是經過文學的虛構和藝術的加工。但嫦娥在歷史上確有其原型已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嫦娥的故鄉到底在哪裡呢?經過多方考証,我認為應在今湖南民族職業學院的所在地——岳陽奇家嶺的倉田村。

  說起嫦娥,就不能不說起后羿,后羿本稱“司羿”,是“群司”(司馬、司空、司徒等)之一,“司”本義指知識和技能在家族中世代傳承,“羿”是“射師”之義,“司羿”即“世襲的射師”,在帝嚳時代,當時一位射師被任命為羽林軍教頭,此后這一顯赫職務就在該家族內部世代傳承。

  到了夏初,作為羽林軍教頭的司羿發動宮廷政變殺死了夏王“相”(此即“后羿射日”,所謂“射十日”實為“射相”之誤也),攝取夏政,史稱“后羿”,后羿后被家臣寒浞所殺。寒浞要繼承后羿的權位,按當時習俗,應娶羿妻嫦娥,嫦娥不從,於是趁亂逃到了以月亮為圖騰的西王母部落躲藏隱居起來。作為我國“古代十大愛情故事”之首的“嫦娥奔月”故事的各種版本,均是由此派生而來。

  嫦娥最后的歸屬基本已有定論,那麼嫦娥的故鄉又在哪裡呢?據我多方考証,應在今天岳陽樓區奇家嶺的倉田村。理由有三:

  ●其一:地名說>>>“長山”即為“嫦山”,“嫦田”即“滄田”

  據《水經注》記載,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圖書館背后的山脈古稱“長山”。古漢語中,“常”通“嫦”,“常山”即為“嫦山”。

  當地民間對“嫦山”為何更名為“長山”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老百姓希望后羿和嫦娥的愛情能長長久久﹔還有一種說法為,嫦山為風水先生眼中的壽山福地,雲百年之后葬於此能隨嫦娥飛仙。民政部門據此選址嫦山山脈建公墓,為避仙女“嫦娥”之諱,特更名為“長山”,這才有了如今的“長山永久陵園”。傳說湖南民院的所在地倉田村,古為嫦娥投胎出世之地,本為天帝賜給她的封地。又傳當年后羿射日,讓天帝痛失九子,天帝一怒之下將他和妻子嫦娥一並貶謫凡間。

  王母娘娘憐愛嫦娥,說服天帝,將其投胎出生之地賜封給嫦娥,名“嫦田”。為懲罰后羿,阻止他們夫妻團圓,天帝逼嫦娥更名為倉娥,還令掌管地名的天官將“嫦田”命名為水草肥美之田,即“滄田”。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雲:倉田古通“滄田”,為嫦娥出嫁前唯一有文字記錄之耕織處所。

  ●其二:神話說>>>“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據《淮南子·外八篇》記載:“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傳說后羿射殺天帝九子之后,被貶東夷(今山東一帶)。其間遇洛神雒嬪,一見鐘情,結為夫妻。

  后修蛇禍害洞庭,堯派后羿斬修蛇於洞庭,偶遇前去看熱鬧的倉娥。夫妻二人終於重逢。倉娥為了和丈夫做回神仙,不辭勞苦跑到藥姑山找藥神求藥。待她歡天喜地帶著飛升之藥回倉田見后羿時,恰巧遇見了前來尋夫的洛神。為了幫妹妹討回公道,洛王與后羿發生爭斗,洛王敗斃洛王(地名),洛神泣歸洛水。

  嫦娥不肯原諒后羿,負氣獨自一人服藥奔月……屈原在其作品《楚辭·天問》中提到了此事,問天:“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其三:歌謠說>>>“大風席卷至倉田”

  民謠乃民間歷史最忠實的記錄者。在倉田村至今流傳這樣的歌謠:“倉娥本來是神仙,與夫被貶至凡間。父親母親耕月田,大風席卷至倉田……”這歌謠與歷史上后羿與嫦娥的真實經歷是吻合的。史載:“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古代漢語中姮通嫦)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証,成天作之合……”也就是說,真實的后羿是一位技藝超群的獵人,所謂射日、斬蛇等傳說,不過是對他高超的狩獵水平的神化。當年后羿狩獵至倉田,與嫦娥在倉田村桂花林裡相遇生情,后在月亮湖(今湖南民院望名湖)畔私訂終身,結為夫妻。不久,后羿當上東夷族的部落首領,居功自傲,沉迷於女色。嫦娥傷心欲絕,忍痛休夫(當時是母系社會)離開后羿回到祖先的部落。祖先的部落崇拜月亮,落腳之地命名“月田”(今岳陽縣月田鎮)。這段故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演繹,便成了所謂的“奔月”。

  至今,岳陽人還保留有喜歡吃團子的獨特風俗,乃寄托期盼嫦娥后羿破鏡重圓的美好願望。至今,倉田多有姓常和名“念娥”者,且附近確有望月村(今“望岳村”),洞庭秋月天下最美亦是不爭的事實……

  由此種種研究和跡象表明,“嫦娥是岳陽倉田人”的民間傳說,決非無中生有空穴來風,而是頗具可信度和說服力的。

  作者其人

  張一一,男,湖南岳陽青年作家。系韓寒、郭敬明之外第三位經常出現在新聞頭條的80后作家。曾因狀告中國足協、給著名主持人李湘寫下“人類歷史上最華彩的求愛信”等事件而為大家所知。 (岳陽日報)

(來源:華聲在線)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