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大雲寺出土宋代文物距今整千年--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甘肅大雲寺出土宋代文物距今整千年

2013年03月13日10: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甘肅大雲寺出土宋代文物距今整千年

甘肅涇川縣考古發掘佛教造像窖藏。

甘肅涇川縣考古發掘的佛像。

  中新網蘭州3月13日電 (劉玉桃 張玉璽)甘肅涇川縣大雲寺景區開發辦主任楊宏舉13日表示,此前1月出土的宋代陶棺到今年6月19日(農歷5月12)正好是1000年,有望在這一天開“棺”,探究棺內究竟是何物,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著手開棺前的准備工作。

  楊宏舉稱,出土的陶棺長45厘米,內有木匣。在陶棺旁出土銘文磚一塊,銘文有“諸佛舍利二千余粒並佛牙佛骨於本院文殊菩薩殿內葬之”的記載,並講述了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龍興寺僧人智明、雲江收集並埋葬佛舍利的過程。

  此次發掘面積40平方米,出土各類單體造像、造像碑(塔)240余件(組),主要為石造像及少量陶造像、泥塑造像、經幢等。

  中新網記者日前抵達甘肅涇川大雲寺出土現場看到,一尊面朝西和真人大小的側臥泥塑千年佛像被玻璃罩罩住,上面鋪滿稻草和草席,發掘現場方圓百米拉上警戒線,24小時值守。楊宏舉稱,此處是一尊泥塑佛像,因當時天冷不具備開挖的條件,所以暫時封存。其他出土的文物全部用保鮮膜封存到博物館。

  楊宏舉說,1964年,涇川縣曾在這一區域發現地宮,出土佛祖舍利14粒和安奉佛祖舍利的唐石函、銅匣、銀槨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等重要文物,根據舍利石函銘文判斷,此處應為唐代大雲寺。此次發現的疑似地宮內有明確的“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磚銘,說明宋代稱“龍興寺”,目前發現的佛教遺存應為龍興寺的組成部分。“1964年是龍年,2012年也是龍年,更是千年的巧合。”

  他說,宋代佛像較少見,現在需要進一步鑒定是否是宋代佛像,為何埋葬於此。根據大雲寺出土的文物來探索、鑒定大雲寺的歷史變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對於埋藏於地下千年古人的智慧,我們不僅是研究學習,也是一種敬仰。”

  唐代大雲寺遺址發現的佛教造像窖藏涵蓋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個時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黃夏年認為,涇川大雲寺窖藏造像與巴基斯坦佛像在造型、風格、類型上極為相似,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具體見証。每次的重大考古發現,都會形成重要的旅游景區,全國有22個考古遺址公園,將來可以考慮將該窖藏考古區域建設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行科學保護、研究和利用。

  目前,涇川縣大雲寺已經建成了高95米的舍利塔,雖未對外開放但是來往涇川縣的大多客商已能參觀膜拜。1971年9月19日,郭沫若鑒定了涇川金銀棺、佛舍利等珍寶,指出“舍利石函、貴在石函”。

(來源:中國新聞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