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
何 微
在日本村上春樹的書一直是暢銷書。
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嗎?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
──村上春樹 《一九七三年的彈珠玩具》
日本大牌出版社“文藝春秋”出版社今年2月16日在官網上發布了題為“村上春樹新書發表的相關通知”,正式對外宣布:“人氣作家村上春樹將於今年4月出版最新長篇小說。”
該出版社就村上新作的具體內容表示:“會在獲得明確信息之后公開。” 但截至目前,除了新作已付梓外,尚無任何有關新作的消息。
村上春樹自2010年的《1Q84》 BOOK3發行之后,三年多來一直沒有推出長篇小說。雖然這次新的小說名和內容尚未公布,但村上春樹的忠實書迷和書店行業相關人士卻抱以很高的期待。每當村上出新書的時候,都會在日本大小書店裡堆積成山,書店的人手裡捧著的也大多是村上的作品。所以出版界稱村上春樹出新作為“村上節”。連村上春樹本人也說:“在讀者心中有一種長期積累起來的信賴感,覺得買了我的書,不至於太不像話,說不定又會有什麼新意,有這樣一個期待我的固定讀者群。他們在等著我的書問世。書一出版,就往書店跑。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
2月28日,村上春樹通過“文藝春秋”出版社表示:“原想寫部短篇小說,可寫著寫著就變成長篇了。我寫小說時不太會有這種情況,這還是《挪威的森林》之后的首次。”據說當年村上春樹在寫《挪威的森林》時,原本隻打算寫250頁左右的輕快作品,但一動筆就欲罷不能,最后變成一部長篇寫實主義作品。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的第五部長篇小說作品。當時《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而村上春樹的上一部長篇作品《1Q84》BOOK3於2010年4月16日在日本上市后,據報道在日本12天的銷售就突破了一百萬部。
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集一直都由“文藝春秋”出版,但長篇小說的出版工作一直交由日本另外兩家知名出版社“講談社”和“新潮社”出版,所以此次是村上春樹第一本由“文藝春秋”出版的長篇小說。如此看來“文藝春秋”如此高調且故作神秘地推行村上春樹新作的姿態,很有可能復制《挪威的森林》當年受瘋狂追捧的熱度。
2010年4月,村上春樹推出長篇作品《1Q84》BOOK3后再無長篇作品問世。2011年,熱愛音樂的村上春樹與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共同完成了《小澤征爾與村上春樹音樂對談錄》,由“新潮社”出版發行。關於此書,村上表示:“我希望的,或者說我在對話途中明確要表達的,是一種心靈之間的自然回響。我試圖努力側耳傾聽的是小澤先生的精神內心。因為我是採訪者,小澤先生是被採訪者。與此同時我還要傾聽的,也是我自身的精神內心。”
對於精神世界的執著追尋,可能正是成就了村上春樹文學作品能在其各種淋漓酣暢的獨創性元素中,描繪出任何人都無法描繪的東西,呈現出一個除了村上春樹,沒有人會描寫的世界。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我相信就是精神,你也最好相信。
我的小說想說的事,我想某種程度可以簡單地整理。那就是“所有的人一輩子之間都在尋找某一種重要的東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而且如果幸運地能找到,實際上被找到的東西,往往已經致命性地被損壞了。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得不繼續尋找。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活著本身也會失去意義”。
──村上春樹
村上是世界知名的小說家,也曾幾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1979年的出道作《且聽風吟》獲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芥川獎”候補。1980年,《1973年的彈子球》獲“芥川獎”候補。1982年,《尋羊冒險記》獲日本“野間文藝新人獎”。1985年,《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獲日本“谷崎潤一郎獎”。1996年,《奇鳥行狀錄》獲日本“讀賣文學獎”。1999年,《約束的場所》獲得“桑原武夫學藝獎”。 2006年,獲捷克法蘭茲卡夫卡獎、短篇小說選集《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 獲“Frank O'Connor 國際短篇小說獎”。2006年,《海邊的卡夫卡》獲“World Fantasy Awards”。 2007年,獲日本“2006 朝日獎(文學)”。 2009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2009年,《1Q84》獲得日本第63屆“每日出版文化獎”。
除了獲得諸多文學殊榮,村上春樹的出道作《且聽風吟》、長篇《挪威的森林》、短篇《神的孩子都跳舞》等作品都曾被改編為話題一時的電影。但是,作為文學大家裡的特立獨行派,村上春樹的世界不僅僅隻限於單純地碼字敘述,他的海外生活經歷和語言特長令他喜歡翻譯,他翻譯過多篇杰羅姆·大衛·塞林格、雷蒙德·卡佛、約翰·厄文等作家的英語文字作品。村上春樹說:“我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盡心盡力,一部部一直珍惜地翻譯過來。就算還很不夠完美,雖然進步很少,但我想技巧應該在逐漸提升。翻譯的神可能在天上一直盯著,心想‘村上也相當努力地在翻譯著。在這裡應該給他一點獎賞’也不一定。”
就是這樣一位看似風光無限、人氣不減的作家,他每日凌晨四點甚至三點起床,一人獨自集中於工作,從這樣的凌晨開始,伏案五六小時,埋頭寫文章,一邊喝熱騰騰的咖啡,一邊心無旁騖敲鍵盤,這樣的生活已堅持二十五年多。寫長篇小說的時候,他跟誰都不說話,一直寫,但寫十頁就停下來,立刻停,就算想多寫一些也不寫,想把多寫的心情留給明天,然后開始去跑步。這,就是村上春樹生活中寫作的原則。
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
──村上春樹《且聽風吟》
為什麼眾多的日本當代作家中,被譽為“日本文學旗手”的村上春樹顯得那麼突出,受到全世界讀者的追捧呢?他在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以及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經久不衰的村上狂瀾,他所經營的文字裡,滲透出一種非日本主流的獨特氣味,甚至很有西方的舶來感:啤酒,爵士音樂,外來語,沒有名字的主角,格言式抽象的對白,悲哀,孤獨,情欲,混亂的愛,虛無感,雙重世界,死亡,然后還是死亡。
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輕盈基調的影響,少有日本戰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日本評論家宇野常寬說道:“村上春樹的想象力豐富,其作品具有讓讀者反復回味的魔力。他對世界變化的敏感性,真誠地流露在筆端裡,雖然故事虛構,卻讓人感覺真實。這些都是他身上珍貴的品質。”
村上春樹小說的文體、表現力、內容構想、敏銳的趣味等元素一直受村上粉絲的長期欣賞和追隨,但他文字中也時常滲透一種狂野的扭曲感。類似《1Q84》BOOK3這樣的作品,有讀者會覺得沒有下文的戛然而止,顯得故弄玄虛,看起來很深奧但沒什麼實際的內容,不過是淺薄的文學而已。因此,村上春樹的作品在見解異同的讀者間一直有著極端的兩種口碑。但無論是面對光環殊榮,還是鄙夷批評,村上春樹卻一直堅持和媒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頻繁露面。他也始終保持著跟文壇沒有什麼接觸,也不跟誰來往,更不接受採訪的特立獨行逍遙君的姿態,他仔細地觀察生活,觀察然后描寫,再觀察,再描寫。這是村上春樹認為小說家應具備的優秀品質,所以他也能夠一直堅持隨心所欲地在各種聲音裡率性寫作。
雖然村上春樹在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中遺憾落選,但他獨到的文字魅力和號召力卻毋庸置疑。在2011年11月發布的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中,村上春樹以62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外國作家富豪榜第4位,引發廣泛關注。
當日本的一些作家為作品無人問津而苦惱時,村上春樹憑借他獨有的特質,這個游走在“重口味”和“小清新”的文字感覺海洋裡的中年男人,雲淡風輕地享受著永不擔心失去讀者的“村上春樹式”的成功。
相信讀者也由衷地期待,在2013年櫻花爛漫的這個春季,村上春樹將又一次用他那奇妙無窮的異次元思維和微妙的帶感文字,傳達給讀者一個秘密而無形的文字世界。(何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