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薛曉路(左一)在片場為湯唯和吳秀波說戲,薛曉路是編劇出身,她目前還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她的編劇作品包括《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和你在一起》等。《海洋天堂》是其執導的第一部影片。
雖然《北京遇上西雅圖》票房火爆,但影片的質量卻依然遭到一些觀眾和影評人的質疑,諸如影片“節奏把控欠缺”“湯唯演技不好”“為小三翻案”等。此外,片中涉及的小三、包養、炫富、同性戀、人工代孕、軟飯男等內容成為了被熱議的話題,對此導演薛曉路接受新京報專訪,對上述質疑一一作出回應。
質疑1 關於影片的節奏有不少質疑,有觀眾覺得前面男女主人公互生好感開始得較晚,片尾讓文佳佳獨立生活兩年的設置也有些拖沓。
【導演回應】 投資老板也曾提出同樣的質疑,但這些都是我堅持的。我覺得除了愛情的主題,還希望能夠記錄一個女人的成長,比如之前她與月子中心的人相處是讓她收獲了友誼。至於片尾讓她獨立生活兩年,也是不想讓觀眾覺得,文佳佳隻能靠男人活著,最后她選擇Frank,也是她在能獨立自主之后作的決定。最后為了“Happy Ending”設置了一個戲劇性的結局,觀眾有這種質疑我並不意外,可能我能力有限,沒有把這兩方面平衡好。
質疑2 湯唯的表演引發了不少爭議,有觀眾認為她的表演比較夸張。
【導演回應】 這個事兒見仁見智,是沒辦法控制的。戲裡湯唯的狀態則是有變化的,我們的拍攝時間很緊張,湯唯常常要在幾小時內換上不同服裝去演不同階段的戲,這對任何一個演員來說都是有很大難度的。但是我覺得她完成得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如果說有什麼問題,也跟我的經驗不足有關系。
質疑3 因為女主角是小三,有人認為故事這樣設置有為“小三正名”之嫌,從而顯得“三觀不正”。
【導演回應】 我真是覺得這種說法挺找不著邊的,小三只是文佳佳成長經歷中的一部分,但她的主流價值觀是很積極向上的。再說,史上有多少部名片中的女性角色,別說是小三了,就連妓女也可以有很偉大的角色啊,比如《神女》《西西裡的美麗傳說》等等,難道說她們就沒有光彩嗎、沒有積極的正能量嗎?
質疑4 吳秀波飾演的Frank是不是形象過於完美了,這是現在好男人的標准嗎?
【導演回應】 Frank的確太完美了,但我反而覺得這樣的男人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但問題在於很少會有女人選擇這樣的男人,因為現在衡量男人成功的標准就是錢和權,男人該有的品行都可以忽略為零。
■ 對話導演
新京報:你的第一部導演作品《海洋天堂》口碑也不錯,但票房就較慘淡,是否因此而決定拍一部類型化的商業片?
薛曉路:也因此有很多人問我是不是要轉型,其實我覺得一個導演說轉型就能轉型還是挺厲害的,我覺得我還做不到。我想還是因為題材的原因,《海洋天堂》其實是挺殘酷的一個故事,盡管在處理上比較柔和。《西雅圖》講一個女孩去國外代孕生子,拍成一個挺悲情的故事也是可以的,但自從我當了媽媽之后,就不想把女人懷孕的經歷寫得挺慘,這也奠定了影片的敘事是比較輕鬆愉快的風格。
新京報:觀眾評價《西雅圖》不像以往的國產愛情片那樣土氣,比較接地氣的同時也比較洋氣,這是否借鑒研究了國外的同類型題材?
薛曉路:接地氣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困難,因為我一直寫的都是現實題材,記錄人物在當下的狀態,像《西雅圖》裡面出現的小三、中國房價貴、移民等問題,都是生活中大家都能見到的,觀眾不會覺得有距離。關於類型化我的確是做了很多研究,我盡量在類型化的基礎上做得符合規格,現在的觀眾都是看過很多國外電影的,他們的口味是與世界接軌的,我就盡量做到讓大家覺得,中國也能有這樣的片子,也能看。
其實好萊塢浪漫愛情喜劇這種類型在觀眾年齡定位是25歲以上,再年輕的有青春片,這就意味著這樣的愛情故事所表達的觀點應該是成年人的愛情觀。所以這次我對情感的表現方式更成人化,帶有人生況味的東西。其次,這種故事都有非常明確的主流價值觀方向,第三,這類影片觀眾都會想到結局,故事的曲折性並不是我重點考慮的,最重要的是中間的過程,所以就很考驗細節的東西,並且這些細節是要針對現實生活稍微提純一點或者陌生一點,不能太過戲劇化。
新京報:聽說吳秀波的胡子是你和湯唯一起給他剃的?觀眾都覺得吳秀波還是留胡子有型。
薛曉路:是我們倆一起剃的,就是覺得好玩。不過我是一邊剃一邊緊張,擔心還有什麼戲需要補拍。我也覺得他留胡子比較帥(笑)。
C04-C05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孫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