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季劇團的“神話”是怎樣煉成的?--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日本四季劇團的“神話”是怎樣煉成的?

2013年04月03日08:05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四季劇團音樂劇《獅子王》的演出現場

  一年3700余場演出,觀眾330萬人次。一個民營劇團——日本四季劇團所取得的成績在日本被稱為“神話”。而這個劇團最初是由10名大學生發起組建的,從排演話劇到引進歐美音樂劇,再到音樂劇本土化的成功,日本四季劇團用60年的時間發展成為亞洲頗具知名度的音樂劇團體。分析其成功經驗,筆者認為長期公演、低票價、高質量的演出是關鍵。

  在本土化的基礎上實現長期公演

  四季劇團成立於1953年,創立之初以上演20世紀法國話劇為主。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末,四季劇團開始從話劇轉向音樂劇的演出。在日本,音樂劇是個舶來品,在演出早期,並不為觀眾所熟悉。這期間,四季劇團一直在嘗試擴大音樂劇的影響力。1983年,四季劇團引進經典音樂劇《貓》的版權,進行本土化創作后,開始在東京公演。《貓》的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年僅在東京就上演了474場。

  《貓》的成功給其他劇目的長期公演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自此,四季劇團積極引進劇目,開創了一個劇團中長期公演與定期輪換公演同時進行的獨特模式。1998年四季劇團引進音樂劇《獅子王》,上演至今已持續演出長達15年,仍然保持著90%以上的高上座率。與此同時,劇團開始興建自己的固定專用劇場,目前在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地擁有了10座專用劇場。

  四季劇團之所以能建立起長期公演的體制,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始終堅持本土化制作的基本路線。所有的劇目都用日語演出,全部舞台裝置都在日本制作。在吸收西方音樂劇精髓的同時,建立起一套適合國人表演和欣賞的體系,使觀眾在欣賞作品時沒有障礙,也為實現長期公演打下基礎。

  獨特的演員培訓機制

  四季劇團藝術總監淺利慶太經常說:“戲劇應該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美好,舞台藝術工作者應該創造出這種感動。”而這其中,高質量的演出是打動觀眾的關鍵因素。

  筆者了解到,為了保証高質量的演出水平,四季劇團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演員培訓機制。全團共有600余名演員,演員之間的競爭十分殘酷,每年都會有1/10以上的演員被劇團淘汰。然后,通過層層考核,篩選出約80名合格新人進入劇團。由於四季劇團的公演場次多,所以演員的上台演出機會也非常多。隻要演員能上台演出,就能保証自己的生活,專心排練。

  在四季劇團,每個人都要靠實力說話。在起用演員、選擇角色上,演員的資歷和已往的輝煌歷史都不是最重要的,隻注重選擇哪位演員更適合哪一個角色。即使選定了角色,如果本人不夠努力,不繼續保持實力和進取心,就會很快被后輩趕超並取而代之,即使最優秀的主角也不例外。這種嚴格的制度對演員們提出保持高水平演技的要求,一切都基於努力創造出令觀眾感動的舞台作品這一最終目的。

  高品質的演出,讓觀眾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不少觀眾在演出結束后當場加入會員行列。到目前為止,四季劇團的會員已超過19萬人。

  低票價帶來高上座率

  四季劇團既是演出團體,又是一個企業,將演員培養、演出制作與市場運營一體化。藝術總監淺利慶太同時也是四季劇團管理經營者。

  淺利慶太在制定四季劇團的票價時一直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最高票價不能高過一個大學畢業生第一年工資的1/20。由於劇目實現了本土化,使用本地演員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使得低票價成為可能。低票價的導入吸引了大批觀眾,即使長期公演的劇目也依然能保持90%以上的上座率,形成良性循環。四季劇團的最高票價為9800日元,最低不過3000日元,隻相當於一個公司職員一兩個小時的工資,比其他演出團體的價格都低。即便如此,四季劇團的年均營業收入仍能達到200億日元左右,相當於16億元人民幣,佔據了日本整個演出市場的1/6。

  值得一提的是,以四季劇團現在的規模,公司完全具備在日本股票市場上市的資格,但四季劇團並沒有上市,目前公司的股份隻限內部工作人員持有。對此,四季劇團的相關人員是這樣解釋的:一旦公司上市,社會上的持股人便會希望公司創造更高的利潤,四季劇團將被動地變為一個單純追求利潤的企業,作為一個藝術團體,它的創作活動將會受到限制,而這是四季劇團不願意看到的。

(來源:中國文化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