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酒量排名"引多國熱議 中國排第2僅次於英國--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世界"酒量排名"引多國熱議 中國排第2僅次於英國

經過CNN調查,排名第一的是英國,“愛喝白酒”的中國世界第二,然后是俄羅斯、法國、厄瓜多爾、摩爾多瓦、韓國、烏干達、德國和澳大利亞。在一些中國酒業的業內人士看來,國家推出的“禁酒令”不是限制飲酒,主要是針對公款消費,而非針對“無酒不成席”的親朋聚會。
2013年04月08日12:46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酒產業涉及經濟界指標 酒文化體現東西方差異

  “酒逢知己千杯少”。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最愛喝酒”的國家有哪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前不久就推出一個有趣的“TOP10”——“世界十大最愛喝酒國家”。經過CNN調查,排名第一的是英國,“愛喝白酒”的中國世界第二,然后是俄羅斯、法國、厄瓜多爾、摩爾多瓦、韓國、烏干達、德國和澳大利亞。這樣的排名自然引起各國民眾和業內專家的濃厚興趣。對於遭遇“塑化劑”、假酒等風波的中國釀酒業來說,“世界第二”是個不錯的排名,它預示著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在國家嚴控“三公消費”、推出“禁酒令”后,中國這個“世界第二”的位置會發生變化嗎?

  “十大最愛喝酒國家”排名引爭議

  有關哪個國家民眾最愛喝酒的排名肯定沒有最權威的。比如,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曾公布數據說,英國人均年飲酒量排在盧森堡、愛爾蘭、匈牙利、摩爾多瓦、捷克、克羅地亞和德國之后。因此,CNN的“世界十大最愛喝酒國家”難免會受到一些質疑。俄羅斯畫家杰爾基廖娃·阿廖娜在和《環球時報》記者談起哪國人最愛喝時表示:“俄羅斯沒排第一?摩爾多瓦居然排在第六!”在俄羅斯,人們愛講葉利欽酒醉的故事。在俄羅斯的藥店,除非有大夫的處方,一般買不到酒精。據說這與蘇聯時期頒布禁酒令后,防止酒鬼四處尋找酒的替代品有關。俄羅斯人會找各種理由喝酒,比如買新車是必喝的。車主把新車鑰匙放進酒杯,把酒喝掉,俗稱“洗車”,認為隻有這樣才吉利,新車才可以安全上路。

  CNN推出的這項排名中,拉美國家隻有厄瓜多爾。《環球時報》駐墨西哥記者在西班牙語網站查閱這則消息時發現,有不少網民留言質疑排名的權威性,並稱“厄瓜多爾是一個禁止在每天午夜之后以及每周周日銷售酒精飲品的國家”,因此,絕對算不上最能喝的拉美國家。墨西哥“經濟學人”網站援引拉丁美洲社會科學研究所的一項調查稱,按人均酒類消費量來看,拉美地區委內瑞拉人最愛喝酒,其次是阿根廷和烏拉圭。此外,拉美是世界上酒類消費量最低的地區之一,年人均酒類消費量僅為5.5升,而歐洲和美國這一數字分別為13升和9.4升。拉美地區不喝酒的人佔總人口的40%。拉丁美洲啤酒行業聯合會常務秘書長何塞認為,酒類消費量低與拉美國家人均收入較低有關,與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拉美人沒有太多余錢買酒喝。

  法國是有名的產酒大國,也是酒類消費大國。喝葡萄酒被法國人當成“全民運動”。法國酒業聯合會的一名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法國在‘最愛喝酒國家’中排第四,這很正常。但酒喝太多並不是好事,會損害人們健康、增加社會保險的負擔。”

  美國雖然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在美國媒體列出的“最愛喝酒國家排行榜”上,它連前十名都排不上。美國受基督教的影響非常大,歷史上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國家。基督教反對酗酒的態度,使美國在20世紀初曾全國立法,禁止制造和消費酒類。從喝酒需求上說,美國人更多把喝酒看成個人享受。在美國的酒吧,一般酒是按杯來賣,而不是按瓶。美國哈裡斯互動調研公司2012年針對2401名美國人做的調查顯示,近30%美國人每周飲酒一次,但有29%的女性和22%的男性表示滴酒不沾。

  中國人喝的是氣氛,歐洲人喝的是情趣

  談到中國被CNN評為“世界第二愛喝酒國家”,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宋書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說明中國的酒消費市場非常大,中國人飲酒的傳統非常悠久。”宋書玉去過排名靠前的幾個歐洲國家,總體感覺是,中國人與外國人喝酒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人喝酒一定是聚會,在歡樂的氣氛中喝,喝的是氣氛,是交流,外國人喝酒是獨飲,品的是酒。中國人有好酒要分享,外國人好酒要留給自己享用。中國人把喝酒當做交流的方式,外國人喝酒喝的是一種情趣。一名到過中國的墨西哥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對中國人喋喋不休的勸酒十分反感,同時對那些為面子而在宴請場合喝價格昂貴的酒表示不解。在他看來,喝酒就是一種放鬆減壓的途徑,酒不在於貴賤,個人喜好才是最為重要的。

  中國人年飲酒的總量讓世界驚嘆。比如,中國人每年人均能喝白酒五六斤。宋書玉說,中國人的喝酒文化有些變化,過去是“掙錢喝酒”,就是說有錢了才喝酒,現在是“喝酒掙錢”,通過喝酒來交際,來建立和維護人脈。

  在一些中國酒業的業內人士看來,國家推出的“禁酒令”不是限制飲酒,主要是針對公款消費,而非針對“無酒不成席”的親朋聚會。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明認為,對中國人來說,喝酒是情感和物質的雙重消費,用大量納稅人的錢消費高端白酒應該限制,但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對酒的市場需求並不會減少,還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謝明說:“中國人不會不消費白酒,白酒還有很大的空間。”宋書玉表示,經過“禁酒令”和“塑化劑風波”、反壟斷調查等一系列“洗禮”,中國白酒業迎來調整期,而且調整的步伐會加快。他認為,白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應倡導好的飲酒文化,戒除鬧酒,回歸古時候中國人飲酒的高雅文化傳統,比如“長尊有序,舉杯有禮”,吟詩助興等。

  中國人雖然愛喝酒,但中國酒在國際市場並不是主流。業內專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在世界上政治、文化地位的提高,中國酒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將會越來越被接受。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王室御用酒庄3月開始出售中國張裕集團釀造的葡萄酒,這也是中國釀造的葡萄酒首次登上英國著名酒庄。去年,英國高端連鎖超市Waitrose已開賣中國紅酒。報道說,中國是世界第八大葡萄酒釀造國,每年喝掉16億瓶葡萄酒。此外,中國也是全球第二大高檔葡萄酒市場,僅次於德國。與此同時,歐美、澳大利亞等地葡萄酒廠商又在為贏得中國高端消費者展開競爭。據研究機構歐睿信息咨詢統計,去年中國市場的葡萄酒銷售額達到410億美元,較2011年增長20%。即使如此,中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僅為法國人的1/10。

  “酒量大小”影響多國經濟

  從某種角度講,“最愛喝酒國家”的經濟一定與酒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法國官方統計的一項數據顯示,酒業對法國經濟的貢獻很大:每年酒業營業額約170億歐元,法國家庭酒類消費佔其年家庭預算的1%。酒業還為法國提供了50萬就業崗位,每年為政府納稅26億歐元。

  但也有些國家例外,如加拿大。加拿大曾有一項奇特的規定,即“跨省飲酒禁令”:一個加拿大公民在安大略省買的酒隻能就地消費,如果帶出該省就算違法。由於加拿大地處高緯度,適合釀酒的地區不多,“跨省飲酒禁令”不僅加劇了因壟斷經營而造成的酒價畸高現象,還影響到酒類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商業利益。2012年6月,加拿大議會表決取消“跨省禁酒令”,允許加拿大民眾在任何省份合法購買酒精類飲品后跨省攜帶。此舉受到加拿大釀酒和餐飲業者的歡迎。

  烏干達是唯一入選CNN“世界十大最愛喝酒國家”的非洲國家。當地家庭作坊釀造的兩種酒據說“威力很猛”。但據一名曾在烏干達工作過的中國記者稱,當地人其實更愛喝咖啡。總的來說,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國普遍缺乏現代釀酒業,一些地方出產自釀的低度酒,少數國家有小的國產啤酒品牌,還有些歐美啤酒品牌在非洲有聯營的灌裝廠,但價格不菲,這客觀上約束了非洲人的“酒癮”。

  不提倡過量飲酒是全球趨勢

  多數國家合法飲酒年齡為18歲,但也有晚的,如美國是21歲。但美國青少年非法飲酒現象普遍,這也是令很多國家頭痛的現象。據墨西哥《宇宙報》報道,墨衛生部去年8月向議會提案,建議將合法飲酒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因為人直到21歲大腦才能完全發育”。

  據法國媒體統計,近年來法國男性14%的死亡率、女性3%的死亡率與飲酒有關。法國每年有3.7萬人的死亡與酒有關,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醉酒駕車而導致死亡。因此,法國人的飲酒文化也悄然發生改變,如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在節假日飲酒,而不是過去餐餐都喝點。

  酒類消費在各國還引發很多社會問題。據調查,厄瓜多爾10%的凶殺案都由醉酒引發,所以政府才採取一些酒類銷售禁令,以減少與醉酒相關的暴力活動和犯罪現象。2011年7月,厄瓜多爾洛斯裡奧斯省曾發生銷售假酒事件,奪走14條生命。警方查明假酒出自一個家庭作坊。悲劇發生后,厄瓜多爾總統還呼吁民眾改掉過量飲酒的習慣。

  受寒冷氣候以及民族豪爽性格影響,蒙古國的民眾很愛喝酒。但最近,蒙古國也推出禁酒令。2008年7月蒙古國議會選舉后,有人為街頭流浪漢提供大量的酒,並利用他們酒后鬧事制造騷亂。此后,蒙古國政府規定,每月1日禁酒,此外,每年議會、總統選舉前后的幾天也要禁酒。

  俄羅斯每年都有三四萬人死於酒精中毒。普京上台后,認識到酗酒對國家的危害之大,陸續對酒類廣告、銷售時間等進行法律規范。“梅普組合”因為不酗酒,成為俄羅斯婦女眼中“熱愛家庭”的偶像。《環球時報》駐莫斯科記者這些年明顯感覺到電視節目中和街頭巷尾的酒類廣告減少。甚至俄羅斯一些地方還禁止商店周六和周日賣酒,或晚8時后禁售。據記者觀察,莫斯科街頭的醉鬼數量逐漸減少,偶爾遇到,也是糾纏路人發些牢騷。對於一個“最愛喝酒國家”來說,這應該是個可喜的變化。(姜波 霍文 姚蒙 孫鋒 張川 陶短房 鐘玉華)

(責編:包銀輝(實習生)、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