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打擊網絡淫穢色情等文化垃圾工作。為落實全國“掃黃打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作出的專門部署和明確要求。江蘇根據新形勢、新精神,把打擊淫穢色情等文化垃圾工作重心放在互聯網上,清理一批網絡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關閉一批網站、偵破一批色情大案要案。
清理低俗信息 淨化網絡文化環境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開展‘掃黃打非’,抵制低俗現象”寫入報告,將其作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據統計,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億,而在江蘇7800萬人口中,網民數量達到3949萬,手機用戶2966萬。近年來,江蘇將打擊網絡淫穢色情等文化垃圾作為推動文化建設工程重要內容,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平安江蘇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工作范疇。
“互聯網應用在江蘇較發達,政務微博用戶也在全國前列,”江蘇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周主任表示,越來越多的江蘇人把網絡作為了解信息、瀏覽新聞、學習知識、休閑娛樂的主要渠道,保障江蘇互聯網的綠色、安全刻不容緩。近年來,江蘇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加強網上陣地建設,推動建設網上圖書館、博物館等﹔組織開展“愛心家園”、“網友嘉年華”等網絡文化活動﹔組織開展文明網站評選活動。
互聯網的淫穢色情內容對未成年人影響極大,不少青少年由於獵奇心理沉迷於此,導致精神萎靡不振,無心向學。家長們紛紛憂心如焚,深惡痛絕。不少家長建言獻策,提出對淨化網絡環境的新希望。江蘇省也積極開展“陽光網絡伴我成長”主題活動,舉辦“綠網快樂行”未成年人互聯網體驗夏令營,提升未成年人網絡文明意識。“互聯網低俗信息是精神毒品,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無益,”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教師唐雋菁認為,我們的未來掌握在青少年手中,必須為孩子打造一片純淨的互聯網天空。
周主任表示,淨化網絡文化環境,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工作,是確保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希望工程。
打擊低俗網站 切斷犯罪利益鏈
近年來,在利益的驅動下,互聯網“制黃傳黃”活動趨於多變性和隱蔽性,網絡淫穢色情現象越發嚴重。江蘇堅持網上淨化和網下打擊相結合,依法集中曝光、整治了一批傳播網絡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的網站和個人。據了解,2012年江蘇破獲網絡淫穢色情刑事案件17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96名,搗毀為色情網站提供資金的廣告聯網5家,查破網絡招嫖治安案例675起。
江蘇省揚州市公安局廣陵分局干警戴岱樂表示,目前網絡淫穢色情案件呈現新的特點:包括犯案成本低,收益高﹔作案隱蔽性強,作案人將網絡服務器架設在國外,可便利租用﹔傳播手段新型化﹔涉及人員成分復雜﹔受害網民年齡層次較低,平均年齡僅有23歲。
對此,江蘇省公安部門以“打源頭、摧網絡、切斷利益鏈”為目標,建立24小時網上動態巡查處置機制,快速發現刪除網上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依托省內1700多網站的“網上110報警崗亭”和“虛擬警察”,接受網民群眾舉報。
“以偵辦案件為突破口,與通信、工商、銀監等部門一起加大網絡淫穢色情利益鏈的打擊力度,”江蘇省公安廳浦天高表示,江蘇將適應互聯網傳播特點和規律,異地、全國持續打擊傳播網絡淫穢色情違法犯罪活動。
依法監管 建立整治長效機制
隨著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清理網絡低俗信息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要實現各項監管“無縫對接”,需要從法律框架內強化整治工作。據了解,1994年至今我國頒布了30余部與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為我國各部門依法管理互聯網提供了有力地司法保障。即便如此,現行法律法規仍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跟不上互聯網更新換代的速度。
“目前執法的難點在於對淫穢網站、淫穢圖片的鑒定都十分模糊﹔是否認定為共犯也無法可依。”戴岱樂表示,互聯網的出現給淫穢色情監管帶來了挑戰,對法律體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據悉,有關部門正在修訂完善相關法規規章,嚴格依法管理、依法辦案。2012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加強對互聯網的依法公開管理,全面落實網站接入、用戶信息發布等實名登記制度,完善網站備案等。
江蘇省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推行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動態掌握網上重點人物真實身份信息。在打擊網絡淫穢色情活動中發揮牽頭作用,“掃黃打非”辦協調督查,通信、公安、文化、出版等職能部門建立快速高效的輿情會商、線索聯合核查、案件協辦督辦等一系列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整治網絡低俗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活動,需要法律完善和長效機制建設,繼續深入推進專項治理行動”,江蘇常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盧曉光表示,各組織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行業自律,也成為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黃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