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41年7月
地點:德國柏林
人物:5個20多歲的年輕人
威廉·懷特和弗裡德黑爾姆·懷特是在同一連隊的兄弟倆,哥哥威廉是連隊的少尉,弟弟弗裡德黑爾姆第一次上前線﹔女孩格蕾塔和猶太人維克托是一對情侶,維克托是裁縫,未來將繼承父親的裁縫店﹔另一名女孩夏洛特喜歡威廉卻沒有表露心聲……
德國電視二台近日熱播的電影三部曲《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是一部反思二戰歷史的影片。影片第三部播出時,收視者達到760多萬,居各台電視節目中收視率之首。“5個年輕人代表了當時一代人的面貌,這一代人不是別人,而是現在很多德國人的父親、母親”,電影片頭這樣介紹。《法蘭克福匯報》評論道:對德國人而言,這一段歷史不是別人的歷史,而是“我們”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親歷這一段歷史的那一代人將不斷逝去。隨之消失的,還有他們鮮活的經歷和記憶。”
小人物命運
折射不一樣戰爭
對於二戰歷史和德國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德國進行過一輪又一輪的認識和反思,從教科書到影視作品,不勝枚舉。但這部電影的主角不是掌握國家戰爭機器的元首,沒有英雄式的主人公,而是5個普通的年輕人。戰爭的殘酷,並不是通過描述宏大的戰爭場景,用坦克飛機來刻畫,而是通過5個小人物的經歷和感受來傳達。選取5個年輕人作為主角,很容易拉近與當代年輕人的距離。
5個人的命運,跌宕起伏,動人心魄。
他們在柏林分別后,懷特兄弟隨軍隊開往蘇聯前線,威廉曾經在波蘭和法國戰場上立下戰功,有豐富的經驗。弗裡德黑爾姆則是“書虫”,第一次踏上戰場,面對戰爭,他還顯得怯弱。第一場戰斗要拿下一座廢棄的工廠。這是整個戰爭中微小的一環,戰爭就是由這樣的一個個小的場景組成。在這些小場景裡,一切變得真實起來——子彈射進士兵的喉嚨,鮮血噴涌,仿佛就發生在眼前,而前一刻他還在和隊友對話。戰斗結束,駐守的3名蘇聯士兵被俘獲。仇恨使得虐打俘虜無可避免,人性的殘忍在戰爭中暴露無遺。旁白響起:“這是一場不一樣的戰爭。”
夏洛特也成為戰場上的一名護士,要“代表德國婦女”去前線戰地醫院“為祖國服務”。在那裡,一位猶太同事因為她的出賣而被抓。猶太人維克托和女友格蕾塔留在了后方。但猶太人在德國的生存空間不復存在,維克托一家隨時有可能被抓進集中營。為了幫助維克托逃離德國,格蕾塔用身體從一名德軍軍官那裡換來了維克托的出境護照。為了不讓心愛的人知道,她用的照片是從5人分別之前的最后合影中剪下來的。然而,女友用身體換來的護照並沒能護送維克托逃離德國。相反,他剛出門就被特意守候的警察抓住,護照被收,等待被送進集中營。戰爭像一隻龐大的怪獸,徹底擊碎了年輕人原本平靜的生活。
威廉在一次戰斗中與隊伍失散,躲在鄉間成為逃兵。弗裡德黑爾姆從一名膽小的新兵變成了見血不懼的殺人機器,最后在蘇聯紅軍的反擊中喪生。夏洛特以為自己喜歡的威廉已經戰死,絕望中將自己托付給了戰地醫院的軍醫。格蕾塔懷上了軍官的孩子,卻仍然被軍官殘忍殺害。維克托在前往波蘭集中營的火車上跳車逃生,參加了波蘭的游擊隊。到1945年戰爭結束,5人中的3人才得以重聚。
還原真實歷史
做出真誠懺悔
除了近距離傳遞戰爭帶給每個人的痛苦感受,電影還刻畫德軍在戰爭中的野蠻行徑。例如打死俘獲的蘇聯紅軍軍官,平白無故地槍殺平民小女孩,甚至用槍口強迫當地村民走過雷區給德國士兵帶路。
電影制作用了7年時間,制片人尼科·霍夫曼做過不少類似題材的影片。在影片播出后與年輕記者的一次對話中,霍夫曼表示,電影的名字《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是制作組決意要保留的,這本身是一種承認和懺悔。他做這部電影的想法源自於父母的親身經歷,尤其是父親對他講述的感受:“我們殺過人,殺過很多人。”戰爭暴力就在他們身上展開,同時也給他們那一代人留下了終生印記。電影有一個片段就是霍夫曼父親戰友的親身經歷:他奉命去燒毀一座蘇聯人的房子,房子裡的一對蘇聯老人卻給他遞上了茶水。戰友最后不僅燒了整座房子,還燒掉了整個村庄,隻剩下老人拎著茶壺孤零零地站立旁邊……
反思普通人罪行
打破一代人沉默
影片播出后在德國媒體引起強烈反響。《明鏡》周刊評論道,這部影片打破了一代人的沉默,標志著德國電視的一個時代性轉折。“媽媽和爸爸、祖母和祖父,他們是怎樣成為一場罪惡戰爭的一部分?是因為無知、誘惑,還是絕望?”這樣的問題,以前沒有人提出或回答過,而這部影片對此進行了詳盡的挖掘。“第三帝國”犯下的集體罪責經常得到反省,但是個人在戰爭中的道德罪責卻少被追問。影片展示了法西斯主義如何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告訴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在戰爭中犯罪。劇中的主人公,沒有一人佔據道德制高點。這些內容不會在任何歷史書中記載,卻是我們認識國家民族主義毒害的重要途徑。
《世界報》在這部影片播出后採訪了多位政治、歷史、宗教領域的學者。政治學家約翰內斯·圖赫爾表示,該影片可同1978年播出的電視影片《大屠殺》相媲美,那部影片當時在德國引起了強烈反響。政治學教授豪約·豐克認為,能更加公開地討論普通人在戰爭中的罪行,是反思歷史的一大進步。之前的《德累斯頓》或者《帝國陷落》雖然反思了歷史,但是影片塑造的希特勒形象被弱化,事后起到了相反的教育作用。但這部影片不同,它展示了年輕人在當時是如何被意識形態感染,如何產生戰爭願望、反猶情結等。發生這樣一場非人道的戰爭,與國家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對年青一代的長期作用分不開。這是一部真實反映二戰歷史、真誠懺悔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