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賽素質考引爭議:歌手素養“講”出來?--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青歌賽素質考引爭議:歌手素養“講”出來?

連續多日直播的央視第15屆青歌賽在規定曲目抽簽演唱、評委陣容更加社會化等改革舉措得到肯定之余,綜合素質考環節卻飽受爭議。與其在知識題上大做文章,不如在賽歌流程上賦予更多的競爭性、即興感,一樣能夠從不同角度考量歌手素質”。
2013年04月15日11:01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連續多日直播的央視第15屆青歌賽在規定曲目抽簽演唱、評委陣容更加社會化等改革舉措得到肯定之余,綜合素質考環節卻飽受爭議。有人認為“必須考”、“有助於更全面考量歌手”,也有觀眾認為“冗長”、“枯燥”,甚至有專業人士覺得這樣的測試“跑偏題”,迷失了歌賽歌唱性為主的定位。

■正方:

考得好,誰說歌手該沒文化?

■反方:

跑題了,歌賽為何變身講座?

歌唱家於麗紅說,自己參加青歌賽並摘得民族唱法第一名的1998年,正是央視增加綜合素質測試的第一年。當時“文化考”限於復賽階段,決賽不設這一環節,“專業真正好的歌手不會因為零點幾分掉下來,倒是可進可退的歌手,經常因為0.1或0.2分之差出局”。她說:“對歌手適當考量文化素質,是一種導向,也能為觀眾普及一些文化常識或專業背景知識。 ”

作曲家奚其明力挺初賽階段設置文化素質考。他說:“不能讓別人覺得我們唱歌的隻要天生嗓子好就可以了,一個好的音樂人,一些基本素質還是需要的。比如搞現代音樂的,就必須懂數學,不然他搞不好現代音樂。選手唱歌可以有民族風格,也可以保留個人風格,但必須要有專業知識,文學題也應該有,這個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唱好歌要聲情並茂有內涵,這個內涵就是綜合素質,不光是音樂素質,還有為人和修養。音樂是有學問的。比如說傅聰彈鋼琴,同樣是肖邦,他就處理得有東方色彩,這就是他的內在素養。至於具體的題目怎麼出,這個要靠網民多出主意。題目不應刁難選手,主要應該看選手回答問題的方式和准確度,從而推斷出他的整體素質,青歌賽和那些電視問答節目不同。 ”

網友對於青歌賽第一階段火力最集中之處在於評委的點評。有網友吐槽——“10道題,一分半鐘就答完,但評委的點評卻要觀眾在電視機前聽上將近10分鐘講座”、“妹妹愛好聲樂,但看完節目卻綠了臉,聲稱受不了這樣被 ‘上課’”、“王立群老師的綜合素質點評就算拿到大學選修課上,恐怕也會有一半學生‘抽簽’走人”、“我實在懷疑自己是在看歌手大賽,還是在看知識競賽”……

男高音歌唱家周進華說:“青歌賽的綜合素質考從目前效果來看是‘跑偏題了’。唱歌比賽不應是百科全書式的測試,表面看來那樣做似乎有娛樂性,但過分倚重非歌唱部分,反而損傷了聽歌、看比賽的節奏感、流暢度和美感。觀眾是沖著歌聲和歌手來的,不是聽評委來講知識題的。綜合素質測試是央視青歌賽近年來的一道‘獨門秘笈’,但本屆大賽給予隻佔0.5分的素質考的篇幅顯然過於鋪張,效果過猶不及,評委的點評應該縮短。 ”他還指出,快問快答可以體現一個歌手的綜合素質,但是唱歌本身同樣可以傳遞藝術修養和文化功底,“選手最后要靠歌唱唱出他的修養來。所以,與其在知識題上大做文章,不如在賽歌流程上賦予更多的競爭性、即興感,一樣能夠從不同角度考量歌手素質”。(本報記者伍斌 實習生陳朗)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