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史第”復建恢復三進院落 黃炎培胡適曾居住--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內史第”復建恢復三進院落 黃炎培胡適曾居住

2013年04月16日15:36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 “內史第”今起免費開放

■ 黃炎培侄子、音樂家黃自用過的鋼琴

■ 重建的第二進正廳立本堂

■ 黃炎培故居外景

■ “宋氏三姐妹”曾在此度過很長一段童年時光

■ 沈樹鏞的漢石經室

■ 模擬復原的胡萬和茶庄

  本報記者 樓文彪 攝 宋寧華 文

  這裡是富有濃郁清代特色的江南大院,這裡是居住過“宋氏三姐妹”、黃炎培、胡適等諸多名人的百年名園。

  歷經近十年的修復,耗資逾億元,今天上午, “內史第”終於掀起“蓋頭”,免費向公眾開放。

  復建恢復三進院落

  “內史第”又名沈家大院,位於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新川路218號,與在建的迪斯尼樂園為鄰。它之所以能聲名遠揚、為后人矚目,是因為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非凡的歷史價值。

  大院佔地3423.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68.9平方米。由清代著名金石學家、書畫鑒賞家沈樹鏞祖上建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70余年歷史。由於沈樹鏞曾任“內閣中書”一職,相當於當時的皇帝“秘書”之一,上任前回鄉對沈家大院修繕,並起名“內史第”。

  推開漆黑銅環大門,繞過紅木雕刻屏風,一座富有濃郁清代江南特色的百年名宅映入眼帘。這個大院原本有三進,因歷史原因,前兩進曾被拆除,成了普通住宅,隻留下第三進的黃炎培故居。

  2003年,浦東新區正式立項修復“內史第”,有關部門請來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測量建筑年代,判斷其為清末房屋。再通過查閱相關史料、研究當時當地建筑特色、收集本地人回憶等,悉心規劃,新建房屋全部採用磚木結構,力求復原一個“原汁原味”的“內史第”。

  如今,復建后的“內史第”已恢復成原來的三進院落。大門上方“內史第”三字為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所書。第一進天井內有個小花園,兩邊為東西兩樓,根據歷史資料,在同樣位置重建了當年宋家做禮拜的“福音堂”。第二進為正廳,廳內懸挂著“立本堂”匾額,兩側懸挂了包括吳昌碩、徐悲鴻、傅抱石等高仿作品。第三進為內宅,也就是原來的黃炎培故居,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和實物,天井內種植樹木、花草,別有一番雅趣。

  揭秘老宅名人關系

  包括黃家、沈家、宋家等諸多名人,為什麼都曾居住在這所大院中?在“內史第”裡,有一張人物關系表,解答了這一疑問。

  原來,黃家與沈家有著密切的親戚關系。黃炎培祖父黃典謨是沈樹鏞的姐夫,外祖父孟慶曾是沈樹鏞的妹夫,兩家是“親上加親”,所以黃家四代都住在此大院。

  “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曾到川沙傳教。倪家是當時川沙的大戶人家,倪桂珍的父親看中宋耀如,將女兒許配給他。為此,宋耀如和倪桂珍夫婦安家在“內史第”沿街坊。因此,宋家實際上是“內史第”的“房客”。后來,他們相繼生下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直到1904年,全家離開川沙遷至上海市區,隻留宋子文在川沙讀書。因此,“宋氏三姐妹”的童年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川沙度過的。

  著名學者胡適原籍皖南績溪縣上庄村,1891年12月28日生於上海大東門瑞馨泰茶葉庄內。胡適的父親胡鐵花和黃炎培的父親是同僚,也就是現在的同事。1892年,胡鐵花奉命調往台灣,胡適就在母親馮氏懷抱中來到自家開的川沙胡萬和茶庄,被安置到離胡萬和很近的南市街“內史第”居住。在復建后的“內史第”裡,還專門模擬復原了胡家茶庄的一角。

  免費開放實施限流

  在“內史第”中,“鎮館之寶”有好幾件,包括黃炎培在少年、青年時期的兩本親筆手抄本,被裝裱在鏡框中公開展出。著名音樂家黃自(黃炎培的侄子)也出生在這裡,盡管他30多歲就去世了,但許多卓有成就的音樂家,如賀綠汀、劉雪庵、陳田鶴等都出自他門下,被譽為“中國近代作曲世界第一導師”。這裡也展出了他上世紀20年代使用的施特勞斯鋼琴原件。

  此外,幾段珍貴的視頻資料也為人們再現了“宋氏三姐妹”的故事。據一位川沙當地人講述,宋慶齡眼角有個疤,那是三姐妹小時候一起坐著獨輪車在“內史第”附近游玩,宋慶齡不小心從車上摔了下來,從此留下了這個疤痕。

  另外,館中還展出了兩段宋慶齡、宋美玲的珍貴視頻資料,從兩人的口音中,可以聽出明顯未改的“川沙鄉音”。

  在黃炎培1959年的一則日記中清楚記載道,“晚上中蘇友好慶祝會上,主賓席我鄉浦東人有三:張聞天、宋慶齡,我。”這也証明了宋慶齡等人和浦東川沙的淵源。

  據了解,“內史第”今天起免費開放后,為了保護建筑實行限流措施,散客每天50人,無需預約﹔團隊每天200人,需要預約。未來迪士尼建成后,還將和其聯動,讓游客可以在歷史和現代中“穿越”。

(來源:新民晚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