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鳳凰傳奇曾和張杰成立“發神經組合”--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曝鳳凰傳奇曾和張杰成立“發神經組合”

2003年,音樂制作人何沐陽偶然從深圳電視台的一個晚會中發掘出了嗓音高亢的玲花,同時結識了玲花的搭檔曾毅。曾毅:我很喜歡鳥叔和《江南Style》,特別羨慕他有強大的制作包裝團隊,這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2013年04月19日10:48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你們覺得自己是傳奇嗎?”“我們就叫鳳凰傳奇。”從《月亮之上》到《最炫民族風》,從深圳到全中國再到美國NBA的賽場,從年輕人的網絡到大爺大媽跳舞的廣場,玲花和曾毅把“最搖擺的節奏”唱得四處開花。4月30日,這個組合將在工人體育場舉行“我是傳奇”演唱會,從北展到奧體中心體育館再到巨大的工人體育場,他們也將實現演出場館的“三級跳”,將傳奇續寫。

  【成名前】

  曾和張杰成立

  “發神經組合”

  1998年,從事家電技術維修的曾毅帶著音樂夢想從湖南益陽出發,投奔在深圳經營金色時代歌舞廳的好友,藝校舞蹈專業的玲花也離開家鄉鄂爾多斯周轉到特區,尋找不一樣的生活。兩位“南漂”在金色時代相遇,開始了以唱歌為生的日子。

  2003年,音樂制作人何沐陽偶然從深圳電視台的一個晚會中發掘出了嗓音高亢的玲花,同時結識了玲花的搭檔曾毅。他為二人量身打造了《月亮之上》,這原本是一首慢歌,重新改編后,加快的節奏與說唱部分令其日后火遍大江南北。這首歌很快傳到孔雀唱片老板陳仁泰的耳朵裡,他簽下了曾毅和玲花,並將“酷火”組合更名為鳳凰傳奇。

  新京報:在深圳相識時,彼此第一印象是怎樣的?

  曾毅:她很直率,嗓音非常好。

  玲花:我都不太記得了,就覺得,哎呀媽呀,這男的長得真帥。

  新京報:當初為什麼選擇去深圳發展,而不是來北京?

  曾毅:我從小聽港台歌比較多,尤其偏愛粵語文化,張國榮、梅艷芳、陳百強之類,最愛張國榮。深圳是港台流行文化的前沿陣地,感覺在那邊很時尚。

  玲花:我其實沒什麼夢想和目的,就覺得去看看大城市,因為深圳是特區嘛,很多同學、朋友都在那邊工作,有認識的人,就去了。

  新京報:你們早期也是唱別人的作品,都模仿過哪些歌手?

  曾毅:我早期唱過好多歌手的,像羅百吉的歌非常好玩。到我們兩個人時,唱酷龍這種韓國的比較多一些。所以我倆組合名之前叫“酷火”。

  新京報:在酷火之前還有一個“發神經組合”?

  曾毅:對,那是三人組合時,1999年5月,我們和張杰一起成立的,他在2000年退出了。

  玲花:那時沒太多想法,就覺得好玩,也是為了讓大家記住這個名字。主持人上台介紹說“發神經”,大家都哈哈笑,這名字記憶點比較強。

  新京報:后來為什麼選了“鳳凰傳奇”這四個字?

  玲花:那段時間天天沒事干,在網上玩傳奇游戲,經紀人說要不然就叫“鳳凰傳奇”得了,備選的是“鳳凰傳說”,選了半天,還是覺得傳奇好。

  【傳奇啟示錄】

  1.通俗勵志 歌詞通俗且勵志,在音樂上,辨識度極高的女聲與RAP男聲中西結合,很受群眾歡迎。

  2.移動傳播 彩鈴業務最紅火時,通過短信、WAP、IVR(互動語音應答)等平台把作品推送到民間。

  3.借力視頻 在微博和網絡傳播中,九成以上的“神曲”相關視頻都是由網友自發創作的。

  4.商演不挑 全國各線城市的大小商演都願意跑,真人實地互動,打下了扎實的群眾基礎。

  5.推陳出新 不吃老本,不斷發行新專輯,並且每次都大力推新歌,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 還有新招

  鎖定廣場舞群體

  曾毅:《最炫民族風》是四年前發的專輯,發完后各個廣場都在跳,而王廣成在美國的視頻(注:職業健身教練王廣成在美國帶領近千名老外大跳《最炫民族風》)引爆了這個事情。

  其實這個事情已經在你身邊每天發生,只是大家沒有集中去報道。能夠把健康、正能量帶給所有的父老鄉親,當然是很開心的事情。

  玲花:一些老人去廣場健身,我們的音樂能給他們帶來動力、節奏感。我們看到這種情況,說,我們也去做一點事。去年出版了廣場舞的教學專輯,精選了十首經典歌曲,制作出了教學版和欣賞版。

  我們做此類教學專輯不以盈利為目的,目前也不會考慮此方面的收益和產出值。這是非常難得的一個現象,希望我們的音樂給大家帶來健康和快樂,我們也很珍惜。

  【爆紅后】

  我們去洗別人的腦就好了

  2005年4月,專輯《月亮之上》面世,鳳凰傳奇在央視《星光大道》決賽上唱了《月亮之上》,但這首歌直到2007年被“超女”紀敏佳選唱后才全民皆知。2008年,鳳凰傳奇帶著這首歌上了央視春晚。2012年初,《最炫民族風》在網友的二度創造中,成為了又一首“神曲”。2013年,倆人以《開門大吉》再登央視春晚,而他們的巨額商演分配及廣場舞傳播模式也成為業界談論焦點。

  鳳凰傳奇正式出道八年,不僅在唱片銷售和點擊率上創下驚人成績單,也組建起了從經紀、宣傳到造型、音響師等20人的專職團體。談及商業分成話題,玲花和曾毅都表示,無論賺多少,都按照最初的合同,一人一半。

  新京報:除了《月亮之上》,你們音樂歷程上的關鍵點還有哪些?

  玲花:關鍵點還是要看演唱會。真正的歌手,沉澱到一定的時候都需要演唱會來証明。很多人就說嘛,能開演唱會的都是拿得起的歌手。

  這也是我們現在努力去做的:多開演唱會,而不是普通的一場演出,唱兩三首歌,嗓子都沒開就走了。

  新京報:你們的金曲被很多人認為是洗腦的作品,你們有沒有被自己洗腦?

  玲花:我們在唱,不用洗了,我們去洗別人的腦就好了。

  新京報:在生活中聽到自己的歌,感受是什麼樣的?

  曾毅:當然很開心啊。我去買菜,賣排骨的大叔一邊工作著,一邊很開心地哼著我們的音樂,很有勁。這兩天與朋友吃飯,還聽說有兩口子吵架時,一放我們的歌就不吵了,心情好了。

  新京報:還有這功效?

  曾毅:他說真的。我一個大哥,不高興時,嫂子就給他放我們的音樂,氣就消了。這是真事。

  新京報:平時還聽別人唱歌嗎?

  玲花:聽。我們的時間幾乎都在路上,車上不管放誰的音樂,好聽就(聲音)放大一點聽聽。沒有固定的。

  曾毅:我很喜歡鳥叔和《江南Style》,特別羨慕他有強大的制作包裝團隊,這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採寫/記者 古珺姝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