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輯部故事》海報
劇照
20多年前,一部《編輯部故事》捧紅了葛優和呂麗萍,兩人在劇中扮演的戈玲和李東寶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熒屏情侶,劇中人物的對白也成為經典,娛樂圈中的大腕馮小剛、張國立、濮存昕、英達等都在劇中客串過角色,在那個年代,《編輯部故事》轟動一時,萬人空巷,成了觀眾記憶中的經典。昨天,新版《編輯部故事》在北京、東方、深圳三大衛視開播,劇中除了呂麗萍飾演的戈玲這一“元老”還留任外,編輯部中其他都是“新人”,劇中加還入了很多實驗性質的表現手法,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經典翻拍必定會引來不小的爭議,觀眾在看了首播后也是褒貶不一。
陳好演繹混搭人格 青島口音讓人大跌眼鏡
很多電視劇翻拍會啟用新的導演,但《新編輯部故事》還是由當年老版的導演鄭曉龍執導,但編劇不再是王朔,新版故事講的是由老雜志《人間指南》改版為《WWW》后引發的一段段新潮喜劇。由陳好飾演的安妮成為雜志運營總監,她在劇中時尚女魔頭的表現依稀還能看到“萬人迷”的影子,但這位安妮喝醉酒后那一口極其地道的青島話,無疑又打破了她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這種人格分裂似的性格會讓觀眾不適應,但陳好表示:“正是因為有兩種不同的性格,才讓人物更加豐富,戲劇化的處理也會令劇情更極致,更好看。”此外,陳好還表示,人物的雙重性格並不意味著會在《新編輯部故事》中自己跟自己PK,“其實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只是在這裡處理得比較極致,她被賦予了兩個名字,就像一個多棱體。安紅是安妮的真實本性,雖然表現差異很大,但骨子裡其實是共通的。”
黃海波、王千源夸張式演出 博人一笑還是做作
觀眾在看了《新編輯部故事》首播后,覺得由王千源飾演的劉向前和黃海波飾演的袁帥兩人表演比較夸張,而人物的台詞內容也被淡化,演員的肢體語言則被無限放大。其中,王千源扮演的劉向前是劉書友的兒子,22年前的老劉就以“摳門”著稱,22年后劉向前也延續了老爹摳門的性格,但他的精打細算反映的是當下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可以看出,導演是想為了讓觀眾還能找到老版的影子,而保留了像他這樣的承上啟下的角色。而黃海波是完全一個新角色,他從國民老公搖身一變成為雜志社攝影記者,“袁帥”這個人物有點像當年葛優扮演的“李東寶”,在雜志社中是最能活躍氣氛的那一個人,還時不時和女同事調調侃,但比起葛優的朴實演出,黃海波加入了更多的表演成份,這也被不少觀眾冠上了太過刻意和做作的標簽。
媒體質檢:鄭曉龍的實驗之作
有媒體更是對於《新編輯部故事》進行了質檢。指出了戲劇表演中“推翻第三堵牆”的表現手法,被加入其中,演員也會如《紙牌屋》裡的主角一樣,突然扭過頭,對著觀眾口述自己的內心變化﹔編輯部窗外景色被特效渲染得面目全非,各種地標式建筑被整合到了一起,讓該劇平添了幾分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這樣的手法,在國內的情景喜劇上還是第一次嘗試,所有的”第一次“也必然伴隨著質疑,比如觀眾會問:“鄭曉龍如此表現的目的何在?”其實,答案很簡單,鄭曉龍希望為情景喜劇加一點兒料,以帶有先鋒實驗性質的表現手法,來挽救觀眾因笑點升高,見的太多,而對這類電視劇逐漸喪失的興趣度。
就內容本身而言,《新編輯部故事》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劇中對社會熱點的精准把握和幽默呈現,依然會讓人會心一笑。李冬寶成為明星之后,其經紀人的一言一行,都透著對娛樂圈辛辣的反諷,劉書友的葬禮也被濃縮成了一部微型版的《葬禮上的死亡》﹔劇中對植入廣告的自嘲,既讓制片方在觀眾不反感的前提下,成功地賺取了廣告費,又對這一普遍現象進行了非常巧妙的調侃——他傳遞給觀眾一個信息,這部電視劇,至少不是反智地在制造幽默,從這些細節中,依然可以尋到主創煞費苦心的創作痕跡。
新舊版本同時播 新版評價褒貶不一
值得一提的是,老版《編輯部故事》也將播出,新老兩版合體,欲讓觀眾感受到編輯部“往返20年間”的滄海桑田,想必更會引起觀眾對於兩個版本的比較。對於新版有網友提出了犀利的批評,有網友表示,演員個個像小丑,尤其那個劉向前,受不了,受不了。還一位網友說,昨天晚上終於看了《新編輯部的事》,但是令人太失望了,勉強的笑點。生硬的旁白。但也有網友覺得劇中的台詞很好笑,可以火。還有網友覺得畢竟過去那麼多年了,故事內容肯定會和舊版不同,角度也會更加新穎,這是一種創新,可以接受,且覺得劇中的對白還能博人一笑。可能經典始終是經典,始終難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