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在地處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從5月底至8月中旬進行了近兩個月的持續考古挖掘,發現了大量與拜火教相關的文化遺存,稱這支持了拜火教中亞起源說,“中亞具體的起源地極有可能就在帕米爾高原”。圖為墓葬內的聖火壇。 巫?
新疆考古隊稱墓葬內完整的人骨骨架較少,大多為二次入葬,這與拜火教天葬習俗一致。圖為墓葬內的人骨。 巫新華 攝
中新網喀什8月16日電 (記者 朱景朝)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在地處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從5月底至8月中旬進行了近兩個月的持續考古挖掘,發現了大量與拜火教相關的文化遺存,稱這支持了拜火教中亞起源說,“中亞具體的起源地極有可能就在帕米爾高原”。
據了解,拜火教亦稱瑣羅亞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中亞等地的宗教。是摩尼教之源,在中國稱為“祆教”。該教認為阿胡拉·馬茲達(“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阿胡拉·馬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瑣羅亞斯德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16日告訴記者,位於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拜火教遺址距今2500年,是迄今發現的亞歐大陸最早的拜火教遺址。其地表錯落有致分布著的黑白石條是太陽崇拜的象征,且有多處,為亞歐大陸僅見﹔墓葬內完整的人骨骨架較少,大多為二次入葬,這與拜火教天葬習俗一致。
聖火壇是遺址內發現的拜火教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聖火壇為圓形木器,內有15枚石子。“這是將燒得炙熱的石子置於壇中,一起明火入葬。入葬后火滅,內壁被灼成炭黑。15枚石子是半月之數,象征明暗交替,這是典型的拜火教的葬俗儀軌。可以說是世界范圍內迄今發現最早最原始的入葬拜火教火壇。”巫新華說,而在墓葬的填土以及石圍附近都發現大量的用火痕跡。
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是昆侖山的起始地。帕米爾高原是亞歐大陸唯一四個方向直接連接東亞、西亞、南亞、中亞幾大區域的地方,不僅是巨大地理區域的接界處,而且是幾大語族的交匯點。既是古代中國人西出的門戶,也是古羅馬、古巴比倫、古波斯、古印度人東來的必經之地。
“帕米爾高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巫新華表示,“拜火教起源原本就有波斯或中亞一說,這一發現支持了中亞起源說,並有可能把中亞起源地定於塔裡木盆地周緣或直接定在帕米爾高原。這是此次考古的最大收獲。”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