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對話左鵬軍:嶺南文化研究不能太空洞

2013年09月01日14:46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對話左鵬軍:嶺南文化研究不能太空洞

  華南師大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左鵬軍專訪

  羊城晚報:您認為廣東學術界對本土文化的研究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左鵬軍:第一,希望嶺南文化研究更加實証、更加深厚。希望更多地從純學術角度、為了純學術目的進行嶺南文化的研究,這就要求更多地運用學術的方法,遵守學術的邏輯和規范。一些研究不要太虛、太空洞,不要太時尚化,也不要先從概念出發、從既定的結論出發做研究。一些自以為在進行嶺南文化研究的人所做出來的東西,實際上學術含量很低,有的甚至基本上不是學術。因為學術研究,應該對人文現實有所感知,但是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太急功近利。我覺得好像大家有些方面是過於著急了,長遠的考慮不太夠。

  第二,希望嶺南文化研究更加高遠、更有深度。務實本來是嶺南人的一個重要特點。作為學術研究領域的嶺南文化研究不需要過於顧眼前、顧自身,而應當懷有高遠的學術目標和文化情懷,追求更加高遠、更有思想深度的東西,提高嶺南文化的思想價值和學術底蘊。

  第三,希望加強基本觀念、基礎理論的研究。嶺南文化的成果已經有很多,而且有愈來愈強的趨勢。但對於嶺南文化的基本觀念、范疇,嶺南文化的地域形態、時間形態,與這些密切相關的基本理論,都還缺少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闡述,也缺少具有思想深度和學理意義的描述與分析。

  第四,嶺南文化研究的思想勇氣、學術勇氣應當加強。一些人有點小家子氣,就是西關的那種小家碧玉式的風格,自說自話,我就說我的西關好、嶺南好、廣州好,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從研究的角度來說,光這樣來言說感受是不夠的,應該要有對於廣東、嶺南文化的比照、參照。一個就是當下的嶺南跟歷史上的嶺南或者是未來預想中的嶺南,我們應該有一個縱向的比較﹔還有應該要用橫向的參照,跟嶺北、中華、國外的比較。你要有這種很大的比較空間,不要把自己關起門來,做那種很細膩的、瑣碎的研究,這些研究當然也要,但是我們研究嶺南文化的這種氣度應該是需要加強的,要不就顯得很小氣、很沒有深度。

  最后一點,嶺南文化研究界用心學術、踏實研究的風氣和信念應該加強。

  羊城晚報:康有為和梁啟超是廣東本土人,可是市面上好像很少有廣東出版的關於這些廣東本土名人的傳記,您認為是為什麼呢?是不是廣東對於本土文化的書籍沒那麼重視?

  左鵬軍:這有幾個問題。一個就是廣東學者對於廣東歷史文化人物這些重要問題研究的領先程度不夠,我們要做很領先的東西,才可能產生很重大的影響。同樣一個著作,在不同的出版單位出版,通過不同的傳播渠道傳播,它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康有為、梁啟超這兩個人的東西在北京出,是有傳播優勢的。廣東其實也有人在做這些事,但是廣東的影響力從這兩年來看,還是顯得不太足。

  羊城晚報:很多地方都把當地故居作為重點打造的旅游景點,可是廣東好像比較少,您覺得是為什麼呢?

  左鵬軍:這可能跟城市的品味、品格有關。近些年不斷地聽到民國年間的建筑一夜被拆掉的事情。我覺得廣東這方面,一個是以因為我們缺少保護。一位西方的進步哲學家說過,我們今天的進步一定是以犧牲未來的利益為前提的,我們廣東這些名人故居,城市的發展、各種開發、城市的中心規劃,它跟文化保護、遺產保護是有深刻的矛盾的,有時是產生尖銳的對抗性的矛盾的。在這個矛盾面前,我覺得應該是尊重文化、文物。但是按照國家的政策法律,你拆掉一個具有文物價值的建筑,你最多就罰50萬元人民幣,這種情況其實是非常可惜的。另外,我們的故居、老樓房大量拆除的情況,跟整個中國目前大家為了眼前的各種利益,而不顧文化的保存的現狀有關。

(來源:羊城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