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陳苑)8月27日,作家王蒙在第二十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式上,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的讀書經歷和感悟。
他說:“不能忘記九歲時,到民主教育館借一本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沉浸在主教對冉·阿讓的以德報怨的精神憧憬,我相信著人本來應該有段好,而我們硬是把自己做壞﹔不能忘記十來歲的時候,我對於《大學》、《孝經》、《唐詩三百首》等的狂熱閱讀與高聲朗讀背誦,那也是一種體會,道理可以變成人格,模范可以變成尊嚴與驕傲,人可以變得更好一點﹔不能忘記十一歲時從地下黨員那裡借來的華崗的《社會發展史綱》、黃炎培的《延安歸來》、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等書,那是到來的火種,那是推開霧霾的強風,讀了這些書,像是吃飽有了力氣,像是沖浪登上了波峰……”王蒙總結自己的讀書感悟:“閱讀使我充實,閱讀使我開闊,閱讀使我成長,閱讀使我聰明而且堅強,閱讀使我絕處逢生,閱讀使我永遠快樂的前進。”
王蒙還談到對現在的兒童與青年的讀書觀的憂心:現在的兒童與青年,他們的生活與獲取信息的手段便捷、舒適、多樣化,他們是不是不再熱衷於閱讀了呢?王蒙風趣的舉例說:“你隻要有手機,你就知道哪個官員出了丑,哪個大人物要倒霉,哪個名家的家庭成員犯了事兒,還有哪樣食品吃死人了。當然也知道哪個鳥叔成了世界第一的舞蹈明星,還有哪個五歲的孩子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對於快餐式的閱讀,王蒙痛心疾首:“甚至越來越多的人沒有認真讀過,隻不過是看了一點視聽節目,就以為自己懂得了,結果大大的敗壞了對於經典作品的觀感與品位。”
王蒙認為,雖然“不隻一個人宣告紙質書籍的勢微,文學的終結,小說的衰亡,語言符號在更直接一百倍的多媒體的信息量更大的網絡面前的窘境”,雖然“已經不隻一個人用網上的瀏覽來代替專心致志的閱讀。”然而輕鬆愉快,馬馬虎虎的瀏覽不可能替代潛心認真的閱讀,王蒙解釋說:“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語言學家,生理學家都已經判定,沒有發達的語言系統是不可能有深刻豐饒的思想的。”
最后王蒙發出由衷的感嘆與忠告:“堅持認真的,專心致志的閱讀吧,它帶給我們很多希望,如果我們隻剩下了快速瀏覽,隻剩下了多媒體的直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將會出現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