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你或許不熟悉張光年這個名字,但一定熟悉《黃河大合唱》、《五月的鮮花》這些歌曲。而這些歌曲的詞作者光未然正是張光年。
今年是著名戲劇家、詩人、文藝理論家、編輯家張光年誕辰一百周年,由中國作協主辦的張光年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10月29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張光年筆名光未然,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是著名詩人、文藝活動家、文藝評論家和編輯家。早在抗日戰爭期間,由他作詞的抗日救亡歌曲《五月的鮮花》就傳唱大江南北,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極大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的士氣,被譽為表現中華民族精神、激勵中華兒女自強奮進的經典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光年致力於社會主義文藝的建設和組織領導工作,同時撰寫了許多劇評和理論文章,“文革”后主持中國作家協會日常工作,為新時期文學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晚年仍筆耕不輟,先后出版了《江海日記》《向陽日記》《文壇回春紀事》《光未然詩存》等著作。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致辭中高度評價張光年的文學道路和文學成就,對其文學創作中所體現出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風格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鐵凝也高度評價張光年文學理論、文學編輯和文學組織領導方面的巨大貢獻。
鄧友梅、高洪波、王慶生、謝永旺、等先后在座談會上發言,深情追憶了張光年朴實無華、平易近人的生活點滴,與時俱進、執著認真的工作激情,及其對文學后輩言傳身教的深遠影響,對他的為人為文表達了由衷的敬意。張光年的家屬張安東、張安戈還在會上介紹了張光年遺作的整理和出版情況。
同日,“百年光未然作品朗誦音樂會”也在中國現代文學館上演。該音樂會主題為“黃河的歌者,長江的兒子”,選取了張光年先生的詩歌、歌詞和《黃河大合唱》部分選段,邀請著名朗誦家、演唱家、作家和張光年同志的親屬等參與演出。
“百歲張光年,因詩歌而不朽的大寫的一個人。”朗誦音樂會以散文朗誦《車過老河口》開場,高洪波從自己路過張光年家鄉——老河口的偶然機緣說起,為大家深情講述了這位“長者、仁者和智者”的動人往事。隨之登場的節目是朗誦與童聲合唱《五月的鮮花》,這首由張光年作詞的抗日救亡歌曲深深地烙在一代人的記憶裡。
在民族危亡時刻,《黃河大合唱》橫空出世,為世界展示了黃河奇美壯麗的景象,可謂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的音樂史詩。在此次朗誦音樂會上,藝術家們以獨唱、朗誦、男聲對唱等形式,為大家重現了詩人如黃河般呼嘯奔騰的創作激情。最后,在作曲家葉小綱的指揮下,全體演員、觀眾一起唱起《黃河大合唱之七·保衛黃河》,將這場朗誦音樂會推向高潮。
“百年光未然作品朗誦音樂會”由中國作協主辦,中華文學基金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承辦。(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