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佳作獎的是《很慢很慢的蝸牛》,作者陳致元﹔《阿裡愛動物》,繪者黃志民、文字黃麗凰﹔《看不見》,作者蔡兆倫﹔《最可怕的一天》,作者湯姆牛。
除了已經去世的《阿裡愛動物》的文字作者黃麗凰,其他的獲獎者都來到南京領獎,隻不過陳致元因誤了飛機而錯過了領獎環節。
代替黃麗凰來領獎的是她26歲的女兒,當年母親寫成這樣一份文稿時,她還隻有10歲,而《阿裡愛動物》的繪畫則由女兒當時的國小老師黃志民完成,如今繪者黃志民已經退休。“我畫這本書是37歲,這本書出版是我51歲,如今獲獎我53歲。”黃志民的獲獎感言裡也體現出了這本書出版的不易。
同樣能讓人感受到繪本出版不易的是《看不見》這本書的作者蔡兆倫,他說這本書是自己圖畫書課上的作業,沒想到會能出版﹔以前他在台北看到豐子愷的獲獎作品展覽,會希望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被展覽,如今獲獎也算是夢想成真。說這些話時蔡兆倫很緊張,即便事先准備好了講稿,他讀起來也有些磕巴。
而首獎得主劉伯樂的作品講述的是小女孩畫了一隻從來沒有看過的野鳥,想帶著媽媽一起去看。一路上她們透過各種鳥類特征介紹與圖畫細致地呈現各種鳥類姿態,台灣的各種鳥類在這個過程裡得以一一呈現。劉伯樂稱自己不是畫家也不是作家,只是在這部作品裡展示了孤鳥的展翅高飛。
保有天真
評委稱童書沒了童趣
盡管近幾年華文出版界出版的繪本數量增加明顯,但書獎評委們認為華文圖畫書的作品水准和引進版圖畫書的差距依然很明顯,真正從兒童出發的作品比較少。
唐亞明提到,他到南京后參觀了城牆,看到了一首舊歌謠,歌謠的大意是“我們倆好,我們倆老,我們倆上街買棉襖。冬天給我穿,夏天給你穿!”“這首歌謠如果放在我們這邊出版成圖畫書,很可能會被改成,‘冬天給你穿,夏天給我穿’,想要教育孩子們去幫助別人。但是這樣的圖畫書就沒有了童趣,大人們總是喜歡去教育孩子,但是歐洲是家長和孩子平等的觀念,我們的圖畫書在編輯時要學會克服教育性。”唐亞明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