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和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聯合發布“中國文化消費指數”(2013),公布了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和五個分指數的相關情況,為政府部門、文化企事業單位的決策提供了可資參考的數據。
根據公布信息,目前我國居民文化消費處於什麼樣的狀況?未來如何刺激文化消費,打造更加繁榮的文化市場?為此,記者專訪了指數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江林。
萬余份問卷調查顯示,近一半受訪者的年文化消費支出低於2000元
江林教授介紹,當前我國的居民文化消費水平還處於一個“初級向上”的階段。居民實際文化消費水平整體偏低,但潛在的文化需求旺盛,遠未得到有效滿足,潛在需求與實際文化消費水平存在巨大缺口。從長遠看,未來我國文化消費還將持續增長,存在著廣闊的市場空間。
根據對全國20多個省市的1萬多份問卷調查,近一半受訪者的年文化消費支出低於2000元,文化消費支出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低於12%。據調研數據測算,我國文化消費潛在規模為47026.1億元,佔居民消費總支出30.0%,而當前實際文化消費規模為10388.0億元,僅佔居民消費總支出6.6%,存在36638.1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這說明我國文化消費尚不成熟,遠未達到供求平衡點。
先要解決群眾“願意花時間,不願意花錢”的問題
未來如何彌補這一缺口?江林認為,首先尚需提升居民的文化消費意願。目前我國的居民文化消費意願不高。總體來講,民眾對待文化消費的態度是“願意花時間,不願意花錢”,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人表現出的文化消費意向不強,不願意花錢購買文化產品。從城鄉、區域差異看,城鎮居民在消費意願高於農村居民,東部地區居民的文化消費意願高於中部和西部地區居民。因而,未來重中之重是提升中西部和農村居民文化消費意願。這需要政府制定實施更多的刺激文化消費的政策,提升居民文化消費意願,如實行文化惠民政策等。
此外,我國居民進行文化消費的實際能力總體也偏低。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半數以上的居民隻能將不高於10%的可支配收入用於文化消費。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農村地區及中西部地區的文化消費能力相對更低。數據顯示,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水平約為農村居民的3.41倍,依然在我國文化消費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未來急需提升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居民的文化消費能力。不過,江林也指出,受生活方式的影響,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時間佔可支配時間的比重和實際文化消費時間數量均略高於城鎮居民,未來隨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能力不容忽視。
根據調查,從當前消費結構看,我國居民十大偏好文化產品分別是報紙雜志、游戲、文化器材、電視、設計、電影、圖書、廣播、藝術品收藏和娛樂活動。可以看出,報紙雜志、電視、圖書等傳統文化產品依然是居民主要偏好的文化產品,但游戲、設計、電影等新興文化產品也逐漸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江林認為,接下來應當對文化消費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品,滿足不斷增長的新興文化需求。
目前,居民的文化消費實際支出情況缺乏權威數據
民眾消費的意願與相關文化產業的發育程度緊密相關,江林指出,未來發展優勢文化產業,補齊產業短板是必經之路。從國內外產品消費偏好看,在電影、動漫、游戲、演藝四類文化產品中,我國居民更喜歡國外電影和動漫產品,且喜歡國外電影和動漫的人數比例比喜歡國內同類產品的高出10%﹔而國內游戲、演藝產品比國外更受歡迎,特別是演藝產品,喜歡國內演藝產品的人數遠高於喜歡國外同類產品的人數,超出比例接近20%。未來一方面要迎合這種偏好,大力發展國內游戲、演藝等產業,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自己的電影、動漫產品,補齊產業短板。
據江林教授介紹,目前公布的文化消費指數也並非盡善盡美,由於國家統計局並未將文化消費支出數據單列出來公布,居民的文化消費實際支出情況缺乏權威數據,隻能進行測算,不利於准確評估我國居民文化消費的總量、潛能和缺口,她呼吁,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並解決這一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13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