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日本人元旦的傳統風俗:吃“年糕餅”

2013年12月30日10:24    來源:南方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日本人元旦的傳統風俗:吃“年糕餅”

  日文裡“餅”字不指餅,而指年糕,也就是台灣、新加坡所說的“麻糬”了。日本“餅”的做法也跟中國的年糕不同,乃是把蒸熟的糯米放在臼裡用杵舂制。加倍黏糊糊的“餅”,趁熱分成小塊,抹上了黃豆粉、紅豆沙、蘿卜泥、納豆,或者蘸了醬油后用紫菜卷起來吃。這種“餅”一受冷就變硬,隻好要麼火烤要麼水煮,重新弄軟以后,放在紅豆湯、雜燴湯裡吃。最近在年輕人中也頗流行用微波爐加熱以后,倒醬油和黃油吃,或者干脆把奶酪片先放進“餅”塊后加熱,做成日式比薩。

  因為“餅”字在中文裡和日文裡的意思不同,在日本大學教中文的時候,往往鬧起笑話來。譬如,描寫北京烤鴨吃法的文章說:把薄餅抹上甜面醬,加上蔥絲、黃瓜條、烤鴨片,卷起來就可以吃了。但是,日本學生想不通:怎麼可能在熱騰騰、黏糊糊的“餅”上抹了甜面醬,放了菜和肉以后,還像海苔卷壽司一般卷起來?中國人太神秘了!

  元旦吃“餅”的習俗,可追溯到公元九世紀日本平安時代。直到二十世紀末,日本家庭還守著年初三天不煮飯的老規矩,能吃的主食就隻有“餅”了。於是從元旦把“餅”放入雜燴湯裡做“御雜煮”開始,或者抹上黃豆粉弄成阿倍川餅啦,或者用海苔卷做磯邊餅啦,或者涂滿蘿卜泥做擦餅啦,把花樣換來換去,曾確實吃了連續三天的正月“餅”。

  元旦吃的“御雜煮”,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東京人把切成方塊的“餅”放入用醬油調味后加了雞肉塊和青菜的熱湯裡,京都人則把圓形的“餅”放入用白味噌調味后加了芋頭塊和胡蘿卜片的熱湯裡等。聽說,還有些地區在“御雜煮”裡要投入含加糖紅豆沙的“餡餅”。

  從前的社會人口流動性小,各個地方都保持獨特的風俗,大家也不知道其他地方人到底吃什麼樣的“御雜煮”。所以,剛結婚不久的夫婦,往往在婚后第一次的元旦,常會為了要吃什麼味道的“御雜煮”而吵起來,鬧得很不愉快。畢竟在年初,每人都想吃家鄉味的年飯,而大家都認為“御雜煮”是自己家鄉的好吃。我們夫妻,老公來自關西,我則來自東京。為了和平共處,早已立下了規定:每年的元旦早晨吃關西味道的“御雜煮”,中午則吃東京味道的“御雜煮”,為此准備天圓地方兩種的“餅”,而絕對不准說哪種更好吃。隻要雙方稍微妥協,新年還能過得和平圓滿的。(新井一二三)

(來源:南方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