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9日,河北省博物館升級挂牌為博物院,站在了新的高度和歷史起點上。在硬件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時,河北博物院將從哪些方面提升軟實力?對此本報專訪了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
問:通過此次升級,河北博物院具體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
答: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館,成立於1953年4月,館址設在保定古蓮花池院內,1982年搬遷到省會石家庄,借用河北省展覽館辦公並舉辦展覽。1986年展覽館、博物館合並改建為河北省博物館,次年正式開館。2006年經省委、省政府批准,在石家庄原館區南側開工擴建,投資6.2億元,於2013年6月8日以嶄新的風貌對觀眾試開放。擴建后的總建筑面積為53128平方米,展示面積為22216平方米。從服務功能上大體劃分,南區為基本陳列展區,集中展示河北的古代文化文明﹔北區除“百年掠影——近代河北”陳列外,其余場館為臨時展覽展區,以舉辦當代文化藝術、社會熱點透視、國內外文物交流及其他各類臨時展覽為主﹔連接南北區的陽光大廳為觀眾休閑服務區,具備購物、休閑、茶歇等功能,未來還將有餐飲功能。
自2013年6月8日試開放一年來,在廣泛征求和吸納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河北博物院先后開放了“北朝壁畫”“曲陽石雕”“名窯名瓷”“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等八大精品展覽,展出文物5000余件(套),展現了河北歷史上最為精彩的篇章。新館建筑雄偉大氣、格調高雅,陳列展覽品位高雅、底蘊豐厚,展示手段先進科學、人性合理。
問:通過參觀新館我們看到,所有的展櫃都特別透亮,幾乎看不到反射出來的人影和雜光,讓展廳顯得非常靜謐。這是否是新館建設的一個亮點?
答:這是因為河北博物院展廳內全面應用低反射玻璃,這種大面積使用在全國尚屬首家。這種低反射玻璃集高透光、防止紫外線和安全為一體。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低反射玻璃可以降低環境光的干擾,減少屏幕反光,提升文物的展示效果和觀眾的欣賞體驗﹔二是因為我院有眾多的國寶級文物,這種低反射玻璃具備阻擋紫外線及有害光的作用,配上整個展櫃系統,形成良好的文物保護環境,使文物得以長存。
問:“硬件”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改善,那麼接下來就是自身隊伍“軟件”上的提升,博物院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方面有什麼新的設想和具體活動?
答:從牙牙學語的孩童到退休的花甲老人,都可以到博物館來參觀學習,可以說博物館與公眾是相伴成長,終生相伴的,而且不同的人生階段,觀后的收獲也不一樣。這就是博物館作為“教育機構”的神奇之處。
河北博物院以展覽、藏品資源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多項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教育活動。
一是自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起,每周日推出“文博講壇”大型講座活動,聘請省內外專家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至今已經推出20期。
二是針對未成年人開辟學生教育第二課堂,舉辦“其樂無窮親子游”體驗活動,適合未成年人年齡特點的講解內容,激發參觀興趣與熱情。面向6至9歲的小朋友,推出“博物館裡的動物世界”趣味參觀活動﹔針對8至12歲有水粉畫基礎的少兒,開展“小小美術家 快樂臨壁畫”教育活動,由美術老師志願者在展廳現場授課,進行指導教學﹔為更好地開展少兒教育項目,設置了“快樂學堂”,計劃設計多種形式的教育項目及家庭親子活動,使博物館成為公眾學習探索的樂園。
三是配合重大節慶和紀念日舉行活動。201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圍繞本院藏品在博物館廣場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活動形式集講解、演講、表演、鑒賞、答題、動手體驗等為一體。2014年全國助殘日,與省殘聯一起組織殘疾運動員到博物館參觀學習﹔在第9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期間,還組織了志願者、共建院校師生等赴北岳廟、定窯遺址、河北省考古重點項目曲陽田庄大墓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展公共考古活動等。
四是常年開展館外社會教育服務。如制作了“國之瑰寶——河北文物精品”“河北博物院入展文物十大珍寶”等便攜式展覽,深入市內的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巡展﹔推出“歌聲中的崢嶸歲月”和“光輝的旗幟 血染的風採”等主題巡講服務百余次,深受社會歡迎。
五是廣泛開展社會合作。針對校本課程設置活動,使小學生定期從教室走進博物館,讓古人的審美和智慧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他們的血脈裡﹔與中學的合作主要與歷史課挂鉤,要把部分課堂搬到博物館﹔而與大學的合作是更深度的。大學生尤其是歷史專業的,不僅可以到館近距離參觀學習,而且博物館可為他們提供部分不對外開放的文物和文獻進行研究學習、做科研課題研究等。
六是2013年在原有志願者的基礎上,啟動了新館試開放以來首次大規模志願者招募活動,通過招募、面試以及培訓,201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河北博物院首批40名志願者正式上崗服務,這些穿著紅色坎肩的志願者成為博物館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問:作為一座地方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將如何突顯燕趙大地的人文歷史和地域特色?
答:河北博物院根據河北發展歷史脈絡以及文物藏品情況,經過反復論証,新的陳列體系不再面面俱到,而是從河北文物特點出發,擷取一顆顆明珠,串起河北歷史上最為精彩的篇章。河北博物院基本陳列體系分為歷史和藝術兩個系列,共九大常設陳列,為“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趙故事”“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百年掠影——近代河北”“北朝壁畫”“曲陽石雕”“名窯名瓷”。我院將以“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兩個“中山國”文化陳列為宣傳和推介重點,全力打造具有河北地域特色的人文歷史(文物)文化品牌,積極向社會進行推介和廣泛宣傳。
問:媒體評價“河北博物院的開放是河北省博物館事業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作為領頭羊,博物院將如何為全省的文博事業貢獻力量?
答:作為省級愛國主義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河北博物院擔負著宣傳全省歷史、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河北博物院將繼續拓展博物館文化傳播領域,加強國內外文化交流,尤其是加強對省內博物館、紀念館等相關業務工作的指導與幫扶。如幫扶保定曲陽北岳廟博物館完成基本陳列的后續項目,舉辦“北岳文化”展覽,對講解員進行培訓﹔幫扶衡水武強年畫博物館完成基本陳列內容設計,完善陳列大綱,合作開發文化產品,對藝術設計人員、講解員進行輔導培訓﹔幫扶習三內畫博物館在文化商品銷售、展覽等方面進行指導等。
問:作為一名博物館當家人,您心目中理想的博物館是什麼樣子的?
答:博物館在歷史的民族的記憶中和未來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心目中的博物館應該是這樣的,它不僅是收藏文物、陳列展品的地方,更應該是觀眾參與、交流互動的地方﹔不僅是進行參觀旅游、休閑娛樂的地方,更應該是提高素養、提升品位的地方﹔不僅是公眾了解過去、學習歷史的地方,更應該是尋求真知、探索未來的地方。將來公眾到博物館參觀學習應成為一種文化自覺,參觀博物館應成為廣大公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