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非誠勿擾》海外受關注 華人圈掀綜藝節目"華流"

牛 寧

2014年10月20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從十年前一“夏”爆紅的《超級女聲》到如今全民熱議的《中國好聲音》,從備受爭議的《非誠勿擾》再到成功移植的《爸爸去哪兒》,如今國內綜藝節目不僅漸漸搶回國內受眾,甚至把這股收視熱潮“燒”到網上、“燒”往海外,不少華僑華人看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華人圈傳出的“中國好節目”

  “《非常勿擾》來英國啦!好親切啊有木有?”

  2011年筆者在英國留學,恰逢《非誠勿擾》節目組在倫敦招募首期英國專場的嘉賓,而上述這句話在當時英國留學生的QQ群、微博上競相轉發。直到現在我還深深記得,當我們一群中國女孩向班裡的英國、美國同學,甚至還有一位台灣同胞介紹來自內地的《非誠勿擾》時,那種油然而生的欣喜與自豪。

  當然,我們都沒敢報名這場《非誠勿擾》,生怕遠在國內的父母看到這期節目后會立刻打來越洋電話質問我們“咋相親相到國外去了”。不過,后來看到媒體報道稱,這期節目引發上千位來自全英的華僑華人爭相報名,甚至還有英國人上門咨詢。再后來,《非誠勿擾》走進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德國等多個國家,每次錄制都會在海外華人世界中引發轟動。

  隨著節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非誠勿擾》在國外的被關注度也不斷擴大。有媒體調查顯示,《非誠勿擾》是60多個國家海外華僑華人每周必看的節目。

  受到海外華僑華人熱捧的不僅僅有《非誠勿擾》,2013年下半年開播的《爸爸去哪兒》也“漂洋過海”走進海外華人世界,不僅掀起境外收視的陣陣熱潮,還引發境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英國僑報》專門做了一期版面,借由《爸爸去哪兒》討論中國式的親子教育問題。《紐約時報》刊文稱,《爸爸去哪兒》是一劑催化劑,讓中國爸爸關注育兒,“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內’,或許由此產生一些轉變”。

  此外,第三季剛剛落幕的《中國好聲音》同樣熱銷海外。源於荷蘭,席卷海外的音樂節目“好聲音”2012年登陸中國后,引發中國大地一輪又一輪熱潮,隨后又傳出海外,在境外社交平台、境外視頻網站的火爆度一度破表。不少多才多藝的華僑華人在這個平台找到“歸宿”,比如頗受關注的香港“小清新”組合Robynn&Kendy、留學烏克蘭的“神奇嗓音”周深等。

  “真情”是拉攏華人觀眾的“秘笈”

  曾經,內地綜藝節目在全球電視節目中處於弱勢,連內地觀眾都興趣缺缺,更別說視野更廣、要求更高的海外華僑華人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內地綜藝節目改變了窘境,走進了華人圈,引領陣陣“華流”呢?

  首先是節目自身的創新。隨著廣大受眾自身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形式雷同、內容單一的節目很難再引起關注,隻有打出特色、做足噱頭,同時又不失真情實感的節目,才更能引起共鳴,也才能殺出重圍實現“逆襲”。

  拿《非誠勿擾》來說,它完全突破過去傳統交友方式,專注“相親”服務,嘉賓、主持也都頗為有“料”。在國內取得成功后立即開設海外專場,讓拍攝地走出國門深入海外華僑華人中間,節目中體現“接地氣兒”的真實感,更是與海外受眾拉近了心理上的距離。這是一種歸屬感,是一種家的感覺,讓海外游子感覺雖然身在國外,但從未與國內脫節。

  其次,華僑華人、尤其是一些短期留學海外的“小華人”,初來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他們內心深處往往“孤獨寂寞冷”。而來自國內故土的綜藝節目能夠傳遞出濃濃的東方文化,給他們以親近感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他們的生活。一些在美國生活過的海歸稱,在國外的生活比較單調,業余時間要麼“宅”在家要麼去酒吧。但自從網上看到國內熱播的《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感覺人生一下子又豐富起來”。

  最重要的,這些成功跨出國門的綜藝節目都不僅僅是為了“娛樂”,而在於通過一個電視傳媒平台,讓人與人之間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等思想情感與觀念等得到最大限度的交流。同時,節目中嘉賓、專家、主持人之間的對話,常常呈現出一種觀念碰撞、思想交鋒的態勢。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思維方式在節目中相交織,引發華僑華人受眾對中西文化與情感觀念的深思。帶著這樣豐富的內涵、真摯的感情而做出的節目,怎能不讓華僑華人喜愛?

  可以說,這些走出國門的綜藝節目都創造了強大的海外影響力,這是《非誠勿擾》、《爸爸去哪兒》們的小成績,更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形象巨大影響力的一個側面反映。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