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手機電腦越用越溜兒 錯字別字越來越多 

400字簡歷現24個錯別字 如何看待當下錯別字橫行?

本報記者  劉  菲

2014年10月20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日前有媒體報道,重慶一名求職的大學生因在手寫的400字個人簡歷中出現了24個錯別字,而遭到面試公司的拒絕。此事引發了網友們的圍觀和熱議。有人認為錯別字威脅到漢字傳承,有人則認為無關大局。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手機、電腦空前普及,借助某種輸入法寫字的人越來越多,一筆一劃動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究竟該如何看待、應對當下無處不在的錯別字?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和學生。

  不能簡單歸咎於電腦

  一個接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人,大約應該掌握3500個常用漢字,那麼,為什麼一個大學生在短短400字的簡歷中竟出現24個錯別字呢?分析起來,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互聯網時代讀得多,寫得少,日常手寫漢字的機會更少﹔二是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基礎沒有打牢﹔三是對錯別字現象不以為然,不重視。

  聽說讀寫,是一個人掌握和使用一種語言的4種基本技能。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認為,這4種技能需要全面、均衡地發展。其中“聽、說”基本上隻和語言本身相關,而“讀、寫”則離不開記錄語言的文字。錯別字主要關乎文字的舛誤。錯別字現象的增多不能簡單地歸咎於電腦,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一個學會了高難度體操動作的優秀運動員,絕對不會因此減弱其正常行走或跑步的能力。互聯網的應用和電腦的普及使得認讀和書寫更多字詞有了更為海量的資源。“人”和“技術”的關系,有點像“水”與“舟”的關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發揮人的主動性,可以使新技術成為人“多出來”的一種知識和技能,而不是取代人原有的技能,這對於人類的大腦來說,能夠做到,而且應該做到。

  打好中小學語文基礎

  語文是貫穿中小學教育階段始終的一門主課,由於有教學大綱和升學考試的要求,在中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還是很重視學生的漢字書寫訓練的。

  據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副教授陶寰了解,目前上海市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目標是,通過大量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面和理解能力,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學習詞語的寫法。陶寰認為,如果一個人在中小學時期能夠有較廣的閱讀面和詞匯量,而且能夠掌握詞語的規范寫法和准確的意義表達,那麼,對於減少成年以后詞語貧乏、錯別字現象和提筆忘字現象應該是大有幫助的。

  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部語文老師田鋒對此給予了証實。他說,我們學校的作業、考試都要求學生手寫完成,同時還會引導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閱讀。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懂得了字意,寫錯的概率就低了。所以,一般閱讀能力強的學生,錯別字就相對少。

  哈爾濱市113中語文教師仲老師則對電腦對語文教學的沖擊憂心忡忡。她介紹說,班上有個學生交作文時總是交“打印版”的,被老師多次退回后,不得不改成“手寫版”。他告訴老師,這也是他先用電腦寫完后,再抄寫到作文本上的。仲老師說:“這樣抄一遍也好,也是對漢字書寫加深記憶的過程,否則的話,現在的孩子們真是不會寫字了。至於能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更是不敢奢求了,隻要能把字寫得讓別人能夠認識就不錯了。有些孩子的課堂筆記過后自己都不認識。”

  大學生做消滅錯別字的表率

  衡量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很重要的一個標准就是其掌握母語的水平。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知識階層,書寫准確規范是最基本的要求,理應在消滅錯別字方面作出表率。

  但現實是,在目前的大學課程設置裡,大學語文處於邊緣位置,一些大學甚至沒有開設大學語文課。與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相比,大學語文明顯處於弱勢地位。如果說大學英語教育還有相應配套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的考察標准,那麼大學語文則處於“放養”的狀態。復旦大學每年一度的漢語言文字大賽,主要目的是為了考查學生漢語言的基本知識,包括漢字的結構、多音字的讀音、成語解釋等,每個學院和系都有代表參加,就曾經出現過留學生代表隊奪得全校第一名的尷尬結果。

  當然,也有一些人在盡己所能地守護著漢字。中國傳媒大學學生陳惠玲認為,科技改變生活,但不能讓科技操縱生活﹔電腦帶來便利,但不能使我們丟棄自己的文化。她現在仍堅持手寫讀書筆記、日記,偶爾還會給親朋寫個明信片,或與昔日同學書信往來。她說,我可能有些強迫症,看到錯別字非常不舒服,所以在自己寫文章的過程中非常注意。

  對外經貿大學英語學院大三學生楊紅艷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從小學到高中,通過大大小小的語文考試的磨練,很少出現錯別字問題,整體書寫正確率也比較高。但升入大學以來,紙質打印版或電子版提交作業的方式,使得我很少有機會手寫漢字,導致現在經常提筆忘字。今后我要多多地練習漢字書寫,同時做個有心人,抵制錯別字。

  語言文字是工具,錯別字不論出現在聽說讀寫的哪個環節,其影響都是負面的,大則給工作帶來損失,小則產生誤解或尷尬。一次,著名考古學家、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夏鼐先生出席一個活動,鄰座一人看到桌上擺放的名簽,主動招呼道:“夏鼎同志……”滿座賓客愕然。夏鼐很有些無奈,事后寫了首打油詩:“夏鼎同志你可好? 夏鼐聽了嚇一跳。偷我頭上一個乃,還來同我打交道。”相聲《白字先生》中也對此有辛辣諷刺,如,將“曹禺”讀成“曹藕”、將“蹉跎歲月”讀成“差它歲月”、將“《駱駝祥子》”讀成“《駱駝樣子》”……笑過之后才發現,現在我們生活中遇到的錯別字真不少。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隻有社會各界形成共識,重視正確使用漢語的問題﹔隻有每個母語為漢語的人,都能從自身做起,提高文字素養,以消滅錯別字為己任,錯別字現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