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傳統出版商業模式遭挑戰 粉絲經濟大行其道

2014年10月23日08:34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傳統出版商業模式遭挑戰 粉絲經濟大行其道

  原標題:UGC、粉絲經濟、作者營銷及其他

  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本書的想象空間可以有多大?或許可以斷定,無論寫作主體、書籍規劃還是出版推廣,全新的可能層出不窮。可見的將來,眾人拾柴的書、作為增值附屬品的書、甚至永不完結的書,都將從夢想照進現實。

  兩則案例可作憑據。

  就在這幾天,一本擁有50多位作者的書籍悄然開售。這本名為《深夜談吃》的書,源出同名微信公眾號。從每天的用戶投稿中擇其精要,薈萃成冊,打的是“深夜談吃,增胖報國”的旗號,暗合的是眼下最熱絡的概念之一:用戶生成內容(UGC)。

  和專業的寫“食”主義不同,拼貼的“戲作”因其龐大的作者隊伍,文風多變、旨趣不一,很難稱為傳統意義上的書籍。可借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朋友圈裡口口相傳,甫一開售,便小有影響。

  另一個最近的例子,發生在今年7月。《社交紅利》修訂升級版面世。這本探討社交網絡的書本身,也可謂一場“社交出版試驗”。除了早期售書時的眾籌方式,在初版付梓后,作者徐志斌就不斷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征集網友意見,填充最新發生的案例,不斷推陳出新。

  傳統出版的操作流程和商業模式,正直面顛覆的風險。出版將不再是編輯與作者之間的閉環。伴隨社交網絡的滲入,作者有太多機會與潛在讀者直接連線,相對出書這一結果,出版的過程具備了更豐富的可能性。如果說過去賣的是書,而今,更具有市場價值的,反倒成了作者本身。

  結果隱退 過程現身

  開發布會、辦沙龍、跑書展,實體書推廣“三件套”還在起作用。可面對高企的成本和趨弱的粘性,更富交互性的連接方式正在形成:印上網絡平台的二維碼,任何意見和建議,都能及時得到作者的回復。讀者之間的交流,也不再囿於時空區隔。

  更重要的是,讀者的各項信息將轉化成數據,盤踞在以書為介質的“雲端”。實際的讀者群體和作者預想的是否吻合?書寫中暗藏的巧思,讀者是否能注意到?究竟是哪些人在讀這本書,每天的閱讀狀態如何?當讀者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這些疑惑將更趨明晰,修訂1.0、2.0、3.0版本也成為可能。再想得極端一點,也許未來,作者隻需完成全書的80%,剩余的20%將由讀者共同完成?或者通過不斷的連載、溝通、修正,最后再成書?

  玩法變了。在無事不移動、無物不社交的時代,出書作為結果的意義正逐步走低,過程屬性卻不斷放大。

  有個朋友,正籌劃出一本個人文集。不是什麼江湖聞名的大家,也來不及加入作協,文章自有擁躉,又談不上大紅大紫,魂縈夢牽的出書理想,如何實現?天邊飄來兩個字:眾籌。

  雖說互聯網思維遭人調侃,以至眾籌也成了借錢的同義詞。但作者與出版社談定書號和成本之后,直接面向讀者籌款,確實已算不得什麼新聞。

  朋友說,他打算將參與眾籌的粉絲分為三檔。第一檔簽名贈言,第二檔連書帶禮物奉上。至於豪華典藏至尊版的體驗,則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彈幕新書發布會。屆時,他會制作一部新書的宣傳片,任粉絲隨意吐槽“蹂躪”。

  針對如是新玩法,一個名為“贊賞”的創業項目正在起步。對稍具寫作能力,又尚未在出版行業站穩腳跟的潛在作者,“贊賞”一手通過批量出版壓低紙張、印刷及書號的成本,一手鼓勵作者圍繞自身特質“72變”,增加書籍的溢價。

  當出版不止是寫書,粉絲經濟的概念,就躍然眼前了。

  過去賣書 現在“賣人”

  腰封、聯名推薦和雷人宣傳語,大抵是實體書愛好者心頭難言的痛。一切肉麻夸張的評價,想來無非是一個終極目的:增加銷量。也是為此,豆瓣上時不時會出現一波晒腰封的活動,以示聲討。

  可從現狀來看,腰封的地位,或將為作者本身的營銷渠道所取代。過去賣的是書,如今走紅的根由,卻是人。在“你若端著,我便無感”的年代,每一位作者,可能就意味著一種別開生面的玩法。

  情感類暢銷書作者因為女性粉絲眾多,開始搭售化妝品﹔面向專業讀者的醫療、法律、建筑書籍,隻在特定的沙龍中銷售﹔鐘情一位游記作者,花一定金額,不僅能購置新書,還能和作者一起親歷書中提及的目的地。上述種種,已成事實。

  都說傳統出版業的利潤日薄西山,但面對恆河沙數的作者,總難免聚沙成塔的野心。如何為格調各異、受眾多元的作者制定個性化的出版方案,興許也將成為出版行業未來最大的機遇與挑戰。

  當然,討論傳統的出版式微乃至瀕臨末路,還言之尚早。移動互聯網這條巨型“鯰魚”,攪動的更多與書籍的外延相關,波及具體內容的仍在少數。而稍不留神,移動互聯網也難免成為書商營銷時言過其實的亮眼標簽。

  說到底,“賣人”更震撼,當然也更艱難。並非所有作者都適合推上前台,成為“僭越”圖書的主角。如何裁量兩者的比重,進一步明確“作者營銷”的標准與范圍,直接關乎出版創新的成敗。

(來源:文匯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