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

 

鄧州花洲書院  《岳陽樓記》在這裡寫成

李縱

2014年12月27日09: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提起《岳陽樓記》,知之者或有十之八九﹔若問此文寫於何處,搖頭不知或答岳陽者可能會佔多數。與家喻戶曉的《岳陽樓記》相比,其誕生地河南省鄧州市花洲書院在知名度上便稍顯落寞了。而近日,隨著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將花洲書院評定為“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這一孕育了大批名人才俊的北地書院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日前,筆者隨“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評定考察團,走進這個位於河南鄧州東南隅的小書院,探尋當年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歷史印記。“花洲書院佔地僅有126畝,是個名副其實的小書院,但就是這小小的一片土地,培養出了文狀元賈黯、賢相李賢、帝師彭始摶及當代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大批名人才俊,稱得上是鄧州的教育聖地。”隨行的花洲書院管理處主任張峰笑著介紹道,“但是論起最知名的,還是要數書院的創建者范仲淹和他的《岳陽樓記》。”

  穿過“櫺星門”,跨過“狀元橋”,在張峰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書院主體建筑“春風堂”前,千古名篇《岳陽樓記》便誕生於此。“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適時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寫此文時范仲淹並未登臨岳陽樓,隻憑借此圖寫出了《岳陽樓記》。”張峰說道。

  如果說人文蔚起的書院歷史是一大值得探尋之處,那麼見証這歷史的書院古建筑便是另一個值得品鑒的閃光點了。作為典型的園林書院,花洲書院明代被稱為“花洲相跡”,清代改稱“花洲霖雨”,至今仍保存著春風堂、萬卷閣、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歷史建筑。書院由居中的講堂、春風堂、藏書樓等主體建筑,西側的范公祠以及東側的百花洲等三大部分組成。當筆者從正堂穿過,踏入百花洲之時,猶如從一個世界“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而這也是花洲書院建筑最奇特的一個現象——中西部書院建筑群為北方風格,渾厚大氣﹔東部百花洲建筑卻是江南園林風格,小巧玲瓏﹔南北兩種不同的建筑風格就這樣‘走’到了一起。”張峰說:“傳說因為范仲淹是蘇州人,當年他就是按照家鄉的風格建百花洲的。”

  這個北地書院確實融入了很多江南元素,譬如採用多為江南園林所用的灰瓦。考察團的古建筑專家劉大可說:“相較於多用於北方的琉璃瓦,江南灰瓦更顯寧靜,放在這裡便別有一番特色。”除此之外,不論是造型豐富而別致的回龍榭,還是碧水之中的甲山廊亭,都透著一股江南煙雨的味道。

  《岳陽樓記》是厚重的,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了起來。當年范公作“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等名句之時,這雅閣俊樹、碧水廊亭或許也給了他些許參照吧。

  歷史的長河隨著時間流逝濤濤奔涌,無法挽留,但見証歷史的古建筑卻仍可供后人瞻仰。“2002年鄧州市委、市政府投巨資對花洲書院古建筑進行了全面修復。這之后花洲書院先后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河南省文化遺產名錄,並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今年,鄧州市委、市政府將繼續開展二期工程,對書院進行更全面的修繕和維護。”鄧州市副市長王彩霞介紹說。

  現在,年接待游客可達360余萬人次,吸引了廣大海內外游客的花洲書院,已成為鄧州最重要的旅游資源之一。在保護其古建筑的同時,花洲書院景區還在積極建設多媒體展示、環境監測、LED信息發布等智能旅游服務系統。“我們正努力地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武裝”書院,讓現代游客能夠更生動,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古建筑。”王彩霞說。

(責編:趙光霞、燕帥)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